望江:“科技雨”潤沃土 “創新鏈”強筋骨
發布日期:2025-04-01 瀏覽次數:442
近年來,望江縣雷池鎮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不僅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還積極引進高端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在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的推動下,一系列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雷池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在農業領域,雷池鎮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農業企業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對農田環境的精確監測與科學管理,進而有效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與此同時,智能農機裝備的廣泛推廣與應用,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在雷池鎮三河村的一角,芳霖家庭農場的育秧基地里,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簾。育秧流水線在春日的暖陽下高效運轉,為即將到來的播種季節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踏入育秧車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育秧盤,全自動播種流水線以驚人的速度持續運作。工人們身著統一且整潔的工作服,各司其職,從浸種、擺盤、鋪土,到播種、覆土、灑水、出盤,這一系列繁瑣而精細的工序在他們的熟練操作下,一氣呵成,流暢自如。在育秧流水線的另一端,一盤盤育好的秧苗被整齊地碼放在一起,準備運往田間。
“過去在地里育苗,就是看天吃飯,天氣一冷一熱或者刮風下雨,100顆種子經常只能出60-70顆苗。現在用上育秧車間,就像給小寶寶創造舒適的生長環境——溫度控制在26-30度之間,濕度保持在75%左右,隨時調節。這樣100顆種子能出90顆苗,而且長出來的根須比過去還壯實得多,就像給秧苗穿上了防寒防暑的智能空調房!”芳霖家庭農場負責人周小林介紹說。
“為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我們將依托本地的龍頭企業,建立農業產業園區,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與財政補貼措施,逐步形成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鏈。”雷池鎮常務副鎮長徐光說,同時,加強與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引入更多先進的農業科技與管理理念,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的綜合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貢獻更多力量。
在工業領域,雷池鎮同樣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引進先進制造技術和智能化生產設備,雷池鎮的工業企業實現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和能耗的顯著降低。
中森木業作為雷池鎮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典范,其年產12萬立方米人造板項目已完成廠房建設并順利投產。該項目成功引入智能化生產設備,顯著提升了板材的加工效率與資源利用率,充分契合了當地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有力推動了木材加工產業鏈向綠色化、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東晟服飾年產100萬件服裝加工項目同樣成果斐然。其智能化生產線整合了自動化裁剪、數字化縫制等先進技術,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并顯著提升了產品的標準化水平,成為傳統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典型案例。
此外,雷池鎮還高度重視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如興江新能源主營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及生物質能技術服務。其業務涵蓋生物質燃料加工、建筑廢棄物再生技術研發等多個方面,為鎮域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我們將繼續做好科技這篇大文章,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動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徐光介紹,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構筑起科技興鎮的先鋒陣地。(通訊員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