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泉鄉:七大工程富民強鄉

發布日期:2011-06-16 瀏覽次數:1105

  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后,涼泉鄉立即召開鄉村干部大會,傳達貫徹縣黨代會精神,在全鄉營造出激情干事的良好氛圍。

  “在組織學習縣黨代會工作報告后,我們結合鄉情,認真謀劃和落實報告的各項目標任務,想新辦法、謀新思路、營新形象,弘揚‘大橋精神’,更加凝心聚力,圍繞“一二三四五”發展思路,著力實施‘七大工程’,全力開創轉型發展的新局面。”涼泉鄉黨委書記李新云在接受采訪時說。

  該鄉首先明確今后發展思路,即緊拎招商引資“一條主線”,不斷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兩個保障”,努力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大目標”,更加突出園區建設、集鎮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人口計生“四項重點”,全力打造三湖水面特色水產養殖區、沿湖圩畈高效農業種植區、丘陵崗地畜禽生態養殖區、“兩山三湖”農家樂旅游觀光區、主干公路沿線工商業發展區“五大功能區”。

  藍圖再美,關鍵在落實、在行動。李新云介紹,涼泉將從實施七大工程入手,全面抓好縣黨代會精神的貫徹落實。

  大力實施“工業富鄉”工程,實現工業大突破。圍繞建材、板材、服裝三大支柱產業,堅持引進外資和激活內資“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做大、做強、做優上取得突破。在發展好走廊經濟的基礎上,建好工業園區,力爭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搭建良好發展平臺。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獨立引進2—3個固定資產投資超2000萬元的工業項目。

  大力實施“農業穩鄉”工程,實現農業大發展。按照涼泉鄉五大功能區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在穩定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綠色、生態、環保農業,壯大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經果林開發業和農家樂旅游觀光業。大力推廣品牌戰略,實行一村一品,加大土地流轉和專業合作社建設進程,加快中小圩口整合,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和動植物防控體系建設。

  大力實施“基礎強鄉”工程,實現集鎮大變樣。把握國家推進城鎮化作為擴內需、調結構的契機,推進集鎮新區建設,圍繞政務功能服務區、盛泉商貿城、工業集中區、千戶中心村等重點項目,集中連片打造新集鎮,用5-10年時間將涼泉建成面積2平方公里,集鎮人口達2萬人的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配套、宜居宜業的城郊特色集鎮。

  大力實施“項目活鄉”工程,實現環境大改善。緊緊抓住中央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工作投入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契機,做好項目文章,力爭每年落實大小項目10個以上。

  大力實施“科教興鄉”工程,實現素質大提升。積極組織開展“科技文化三下鄉”活動,宣傳科普知識,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科技帶頭人和科技示范戶,扎實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水平,增加農民就業渠道。

  大力實施“穩定安鄉”工程,實現農村大繁榮。深入推進平安創建活動,加大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及時化解矛盾,實施好“六五”普法宣傳;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大力實施“文明和鄉”工程,實現社會大進步。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大力改善民生。繼續全面落實“村為主”和“一票否決”機制,穩定低生育水平;緊緊圍繞關系群眾生產、生活的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改善民生、富民惠民,認真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環境治理,加大投入,治建并舉,注重實效,構建活力涼泉,建設幸福家園,努力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鮑國華 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