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讓農民群眾得更多實惠

——紀念望江縣人大常委會設立30周年重點代表建議追蹤之三

發布日期:2011-08-23 瀏覽次數:1288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近年來在政府持續深化各項民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出臺的一項重大惠農政策,望江縣自2003年8月被列為全國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以來,新農合制度一方面使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初步緩解,另一方面增加了基層定點醫院的患者就診量,給基層定點醫院帶來一定程度上收入,使之有能力提高硬件和醫療水平,由此實現良性循環,因而這項制度深受歡迎。

  但在新農合制度實行的初期,因宣傳不夠,補償比例不高,補償手續繁瑣等原因,農民群眾信任度和參合率不高。針對這一情況,縣人大汪松發、李結平、何結贊、王春花等代表分別提出了《關于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議案》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兌付款管理的建議》。對此,望江縣衛生局高度重視,始終堅持“為民是目的,利民是核心,便民是關鍵”的原則,在不斷探索中促進新農合科學運轉,逐步摸索出合理有效的工作機制和發展路子,通過廣泛宣傳,深入動員,精心組織,嚴格資金監管,合理調整報銷比例,簡化報銷手續,使新農合制度不斷得到了鞏固、完善和提高。

  (一)強化宣傳,創新方式,提高群眾參合積極性

  加強政策宣傳,引導農民群眾自覺自愿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農合制度順利實施的基礎。為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積極性,望江縣廣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與培訓工作。一是廣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明白紙、宣傳欄、公開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新農合的優越性,使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和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二是加強對新農合管理經辦人員的培訓。通過召開會議、舉辦講座等形式,對各級新農合經辦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開闊了思路,提高了認識,增強了素質。三是抓點帶面,示范帶動。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層層召開動員會、補助資金兌現會,受益農民現身說教,推動了新農合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創新籌資方式。采取“三定”籌資(定點、定時、定量籌資)和常年滾動籌資(一年內任何時間都可繳納次年參合資金)等方式,為農民參合提供便利。通過大力宣傳和方式創新,全縣農民群眾對新農合制度的認識越來越高,參合率由2003年的82%提高到2011年度的97.90%。

  (二)簡化程序,優化方案,擴大參合群眾受益面

  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在全省新農合信息系統并網運行、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望江縣全面規范新農合信息系統通用接口和標準數據字典,促進信息管理規范化、科學化。2009年望江縣與15家省、市定點醫療機構開通直付工作,至此全縣新農合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定點醫療機構直付網絡,確保參合農民“隨診隨報,出院即報”。2011年,為方便農民就醫、補償,又在全縣全面推行“IC卡”,從而新農合補償效率進一步提高,參合患者補償更加便捷。二是健全服務網絡。為改善參合農民的就醫環境和就診條件,2010年底全縣12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全面建成,新農合村級門診統籌基本實現全覆蓋。三是逐年提高保障水平。望江縣逐年完善實施方案,適時提高補償標準,擴大受益面。實際補償比逐年提高,住院補償封頂線由2003年的1萬元提高到10萬元;慢性病補償封頂線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中醫藥門診總費用的按40%補償。2008年4月1日起在全市率先實現門診統籌報銷直付工作;今年7月1日在縣醫院、中醫院啟動10個病種實行住院按病種付費工作試點。自2003年8月啟動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住院補償參合農民175060人次,累計補償資金達2.73億元。

  (三)完善制度,加強監管,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一是實行準入制、協議制、動態制管理,建立健全對定點醫療機構執行新農合政策情況的不定期考評制度,依據考評情況,按照準入條件進行協議管理。二是建立醫藥費用信息通報制度,每月將縣內各級定點醫療機構新農合政策執行情況的各項指標進行通報,控制次均費用,規范用藥行為,三是建立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對醫療機構進行督查,仔細核對身份證明、患者材料、藥房處方、患者記錄、電腦處方等,走村訪戶進行核實。四是加強資金監管,為確保基金安全、有效、封閉運行,對醫療機構墊付資金實行轉賬支付制度,非直報材料補償金實行委托銀行代付制度;由縣新農合經辦機構和縣財政社保股共同對合作醫療基金補償情況進行監督,同時建賬,按月對賬,確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以月均可支配統籌基金總額的90%為預警線,每月定期對基金支出和結存余額科學分析,有效規避資金透支風險。同時,全縣每月對新農合報銷情況以鄉鎮為單位進行公示,設立了舉報電話,公示到每個自然村,接受群眾監督,從而保證了新農合補償工作的公正、公開、透明。

  在縣人大代表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望江縣新農合制度得到不斷完善,大大減輕了農民醫療費用負擔,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不起病問題,推動了農村衛生機構的改革與發展,更加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真正呈現出農民群眾得實惠、黨和政府得民心、農村衛生得發展的良好局面。(人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