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兩員”織牢耕地保護防護網
發布日期:2021-11-02 瀏覽次數:1020
近日,安徽省望江縣印發《田長制實施方案》,明確建立“田長+檢察長+警長+網格員+網格監督員”聯防聯控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農田姓農、良田種糧。
一是堅持“321”縱向到底。實行三級“田長制”,縣、鄉鎮、村3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田長。設置2級“網絡員”。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設立網格員。在村(社區)設立1級“網格監督員”。建立健全網格化管護隊伍,落實各項保護監管制度,加強巡查檢查,防止發生亂占耕地建房、“大棚房”以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
二是創新“2+1”橫向到邊。即:公安局長、檢察長+田長,探索建立公安、檢察等司法機關銜接工作機制,落實“一村一警”,建立與田長制銜接工作機制,形成依法打擊非法占用、破壞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違法行為的工作合力,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紅線,促進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
三是建立4項工作機制。即:會議調度、督查考核、激勵獎懲、信息報送4項機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耕地執法監管網絡體系,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落實逐級考核制度,實行獎勤罰懶,強化信息報送,采取通報、點評等方式,督促工作落實落地落細。
四是發揮“5老1賢”監督作用。鼓勵村一級發揮本行政村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老模范、老教師和鄉賢的作用,聘為村(社區)網格監督員,鼓勵支持 “5老1賢”積極發揮監督員作用,對對亂占耕地從事非農建設的行為及時勸阻、預警和制止,將常態化監管機制建立在了耕地保護防護的第一線。(文字:吳日芹 攝影:吳成銘)
- 上一篇:望江已設立758名村級護河員
- 下一篇:望江“稻蝦連作”走出生態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