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越雷池走向振興路
發布日期:2021-03-02 瀏覽次數:4116
8年累計減貧3.34萬戶12.39萬人,6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2.46%降至0;
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2700元提高到近1.5萬元,“兩不愁三保障”質量水平顯著提升;
縣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9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4.6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1.88億元;
“扶貧項目資產管理”“抓黨建促脫貧”等做法分別在國家和省相關會議上交流,多次獲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好”的等次,申洲針織、聯河股份被評為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甘啟斌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沈冬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過去8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望江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勠力同心,堅持精準方略,聚焦掛牌督戰,攻克堅中之堅,如期高質量實現脫貧摘帽,64萬人正走向全面振興、實現小康生活的大道……
一個黨員一面旗
徐勁松是望江縣太慈鎮九龍村黨總支部書記,也是個“半路出家”的茶葉種植能手。幾年前,他帶頭流轉村內200畝荒山荒地種植茶葉,建起茶葉加工坊,茶園不僅為村民帶來一定務工收入,也為村集體增收近百萬元。
“村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前沿哨所’,黨員干部是主力軍,要始終沖在一線,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太慈鎮黨委書記方躍介紹,“在各級黨組織的引領下,15個村率先成立種養殖業合作社,培育出茶葉、番鴨、食用菌草菇、木本油料等產業,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望江縣堅持縣、鄉、村三級聯動,深入開展“三級書記遍訪”行動,建立3個閉環運行指揮機制和12個專班推進機制,形成人人抓脫貧、個個是尖兵的大扶貧格局;鄉鎮黨委在推動會戰中舞好“龍頭”,黨政正職和攻堅隊伍保持總體穩定;選優配強村級帶頭人,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54個,調整村黨組織書記15名,對959名村“兩委”成員資格進行聯審,清理13人、補充33人,招聘村級職員16名,1096個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全面達標;打造脫貧攻堅“一公里”服務圈,建立農村黨員干部網格黨支部417個,1.2萬農村黨員按“1+N”的方式幫帶1.4萬戶貧困戶,實現貧困戶在“一公里”范圍內貧有人扶、困有人幫、難有人救、問有人答、事有人解。
“黨建強、攻堅贏。”望江縣把最精干的力量下沉到脫貧攻堅一線。全面落實減負要求,深入推進作風建設,確保全縣2/3以上的干部職工、2/3以上的時間精力抓脫貧攻堅,把最得力的干部派到最要緊的崗位上;構建縣干聯村、隊伍駐村、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包保體系;向60個貧困村和68個非貧困村選派248名駐村干部;抽調機關干部2200人6次開展“千干下基層”行動;公開招聘16名本科畢業生到深度貧困村任村級職員。4個掛牌村分別由縣四大班子主要負責人任組長,集中幫扶單位和“三保障一安全”部門優勢兵力,落實專班督戰方案,全要素保障掛牌督戰。
為充分激發廣大黨員群眾的內生動力,望江縣堅持典型引領、智志雙扶,開辦扶貧夜校1215期,成立脫貧致富互助會896個;探索推廣“整清拆圈評建”六字工作法,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善,鎮村面貌、干群風貌煥然一新;加強正向激勵,提拔重用扶貧一線干部53名,選拔7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掛任鄉鎮黨委委員,選拔6名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和4名大學生村官進鄉鎮領導班子;分級對全縣脫貧攻堅干部進行全覆蓋談心談話,引導他們心無旁騖投身脫貧攻堅;建立村干報酬逐年增長和與村級集體經濟增長掛鉤機制,安排1417名基層干部定期開展健康體檢;充分發揮村民小組長、聯防長作用,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參與脫貧攻堅。
一項產業富一方
作為有著多年蔬菜種植傳統的特色村,望江縣楊灣鎮豐樂村從過去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如今形成了年產值超4000萬元的蔬菜生產基地。
該村較早就開始流轉土地發展蔬菜產業,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三合一生產經營模式運行,將156戶分散的農戶聯結在一起,通過集中規模化的“抱團”經營來優化產品品質和生產管理。目前,全村種植蓮藕、大棚蔬菜3500畝,草莓、葡萄等各類瓜果萬余噸,帶動周邊600多戶村民致富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望江縣始終把特色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結合實際,精準發力,走出了一條具有望江特色的產業扶貧之路。
抓規劃,以項目引領產業發展。邀請安徽農業大學專家團隊13批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走訪調研,對本地資源、產業基礎、市場條件進行系統評估,反復征詢村“兩委”意見和村民意愿,為全縣60個貧困村量身定做編制分村產業規劃,并同步編制全縣產業扶貧布點規劃,積極打造產業扶貧的“一村一品”和“一戶一業”。產業扶貧規劃重點圍繞木本油料、稻田綜合利用、特色生豬、大棚蔬菜、番鴨養殖、蓮藕種植、瓜蔞子種植、草菇生產、特色水產、生態旅游等十大主導產業進行打造,為每個村謀劃確定2-4個具體特色產業項目,856個具體產業項目全部納入扶貧項目庫管理,涉及投資近10億元。
抓整合,發揮益貧輻射效應。以規劃為引領、市場為導向,大力整合扶貧資源,在明晰村級扶貧產業項目資產和收益的基礎上,由鄉鎮進行跨村整合,將光伏扶貧項目、產業扶貧項目、扶貧車間(驛站)項目、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統籌謀劃、一體實施,形成“政府出資、企業運作、農戶受益”的特色產業扶貧模式,建設了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產業扶貧綜合體”。目前,全縣累計投入2.33億元建成500萬元以上扶貧產業綜合體22個,帶動1萬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超1400萬元,為產業興旺筑牢了根基。
抓主導,重特色打造“六金”工程。縣級統籌規劃,圍繞六大主導產業,著力打造產業扶貧的“六金工程”。圍繞“安慶六白豬”品牌打造“金豬”工程,年出欄3萬頭;發揮全國生態網箱養鱔第一縣優勢打造“金漁”工程,面積達1.6萬畝;推廣溫氏肉鴨養殖打造“金鴨”工程,年出欄1500萬只;建設食用菌生產基地打造“金菇”工程,年種植達60萬棒;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打造“金米”工程,種植面積15萬畝;建設50萬畝油菜生產基地,推廣菜油兩用生態旅游經濟,發展6.9萬畝油茶和薄殼山核桃,打造“金油”工程。
抓特色,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全縣各村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扶貧產業。如太慈鎮慈湖村通過“旅游+”、“生態+”模式,打造休閑文化旅游養生基地,村集體年收入從零發展到60余萬元,實現了從“空殼村”到“小康村”的轉變。太慈鎮茶嶺村發揮群山環繞,土壤肥沃、氣候宜人,適合茶葉種植的特點,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形成了集產業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面積達800畝,產量24000斤,總產值1440萬元。全縣各村依托特色扶貧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2020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4143.86萬元,60個貧困村中50萬元以上的達54個,全縣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一種格局聚合力
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推出“聯河扶貧”五大模式,在“輸好血”的同時幫助貧困群眾增強“造血”功能,累計帶動26個村11833戶增收3986.8萬元。
望江縣突出大扶貧格局,在全縣范圍內打造“五朵金花”,形成聯河股份、聯友農業、豐尚草菇、溫氏肉鴨和現代養殖模式,通過企業帶貧,凝聚起脫貧攻堅合力。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聯河股份建立“公司+農戶+農技”綠色稻米產業扶貧模式,以鄉鎮為單位,同貧困戶簽訂稻谷訂單合同,引導群眾種植優質稻米,采取統一品種、統一農技指導、統一運輸、統一收購儲存的方式,按高于市場價的標準加價收購。公司累計與7647戶貧困戶簽訂訂單,種植面積6.87萬畝,帶動貧困戶增收1402.8萬元。建立“一自三合”金融扶貧模式,貧困戶以小額信貸資金入股合作社成為股東,每戶每年按照不低于年息6%的收益獲得分紅,3年來累計為2494戶貧困戶發放分紅資金2375萬元。建立“擴大就業”就業扶貧模式,除吸收貧困戶到公司穩定就業外,公司每年9-12月聘請有勞動能力及就業意愿的貧困戶到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工作,并簽訂季節性用工協議。目前已累計帶動臨時性就業113人,人均增收近萬元。貼牌銷售電商扶貧模式。公司利用成熟的電商平臺、商超渠道,幫助貧困村、貧困戶銷售特色農產品,目前免費幫助銷售農產品品種6個,帶動貧困戶1211戶增收265.8萬元。建立“1+X”村企對接幫扶模式,公司第一時間貫徹落實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部署,為26個貧困村給予幫扶資金330萬元用于發展村級產業。
申洲針織(安徽)有限公司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就業崗位,精準實施就業扶貧,先后吸納32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為貧困戶員工累計發放工資10.24億元,為縣內2000多戶貧困家庭消除了“零就業”,直接帶動近10000人脫貧,不僅確保了“一人就業帶動全家脫貧”,還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致富奔小康”。該公司榮獲“2017~2018年度紡織產業扶貧先進單位”“2019年全國‘萬企幫萬村’先進民營企業”稱號,公司副總沈冬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與此同時,縣域結對幫扶奔小康結出了碩果。安徽海螺集團、蕪湖市鏡湖區、安慶市迎江區結對幫扶望江縣,用心用情,真幫實扶,送資金、送人才、送項目、送理念,縣域結對幫扶工作深入推進,有力提升了望江縣脫貧攻堅工作質量。
深入互訪強交流。4年來,雙方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帶隊互訪21次,就合作框架、人員交流、重大項目、重要活動開展專場交流座談和專題調研120余場次,共同謀劃精準幫扶,累計互訪1200余人次。兩地先后互派34名優秀干部和25名專業技術人員掛職交流,形成了“人員互動、信息互通、工作互促”的良好局面。
真心合作興產業。鏡湖區立足望江縣為貧困村量身定做的扶貧產業規劃,優選重點項目,投入2737萬元幫扶資金予以支持,壯大20個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8萬元以上,并帶動了1119戶貧困戶穩定增收。作為蕪湖市鏡湖區與望江縣對口幫扶項目,安慶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為50多家企業用戶提供物流互聯網支持服務,降低6%的物流與供應鏈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望江物流行業的發展。在鏡湖區的協調推動下,成功引進深圳國瑧科技集團在望江縣投資建設安慶華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情況,總投資10.5億元人民幣,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預計年銷售收入9億元,納稅額超3000萬元。
勞務協作助就業。圍繞“實現精準對接、促進穩定就業”,蕪湖市鏡湖區與望江縣多次舉辦脫貧攻堅專場招聘會,助力800余人成功就業。組織專業培訓機構為望江縣200余人開展技能培訓,讓貧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長,穩定脫貧增收。
真情結對實幫扶。4年來,兩區共投入幫扶資金8050萬元,協調海螺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298萬元,捐贈水泥1.55萬噸,幫助建設到村產業項目166個,帶動貧困村平均增收6.3萬元。鏡湖區安排10個街道結對幫扶望江縣10個貧困村和8個掛牌督戰村,累計捐資超200萬元幫助改善基礎設施。
支醫支教結碩果。鏡湖區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與望江縣人民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建醫療聯合體,在業務合作、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推進了分級診療制度,推動了醫療資源下沉,實現病人雙向轉診緩解了看病難、治病難的問題。鏡湖區與我先深入開展送培送教活動,先后組織蕪湖師范附小、北塘小學、育紅小學、赭山小學、華強中學等優秀教師代表赴望江縣開展“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例交流”“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之初中英語雙師語音教學觀摩”等教學研討活動,推進雙方學校拉手結對。
產銷對接促消費。望江縣與鏡湖區連續4年舉辦5場特色農產品展銷會,實現銷售額208.2萬元。鏡湖區積極動員機關單位、街道、民營企業參與消費扶貧行動,累計采購望江縣農產品超1000萬元。
一份歷史答卷完美收官,一個時代目標已經確立。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
如今,雷池大地吐新綠,望江縣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在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的征程上,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縣融媒體中心/金國泉 柯思德 通訊員/胡天圣)
- 上一篇:亙古荒原變身美糧川
- 下一篇:“紅色畢摩”家族見證結盟地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