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漢一家親 軍民魚水情

——漳湖鎮回民兄弟擁軍抗洪側記

發布日期:2016-07-26 瀏覽次數:1282

  67年前為了解放全中國,安徽望江漳湖鎮回民村英雄的回族兒女成立了一支渡江船工支隊,強渡長江天險,冒著槍林彈雨六渡長江運送解放軍。渡江戰役中回族船工為大軍渡江作出了巨大貢獻,并有兩名船工英勇犧牲。戰后解放軍二野五兵團授予這支回民突擊隊“伊斯蘭的英雄”稱號。塵封已久的紅色記憶仿佛就在昨天,時光飛逝,67年后的漳湖鎮再現當年支援大軍過江的場景。

  當年支前為解放,今朝抗洪保家園。軍徽閃耀民心暖,軍民情深難釋懷。今年入汛以來,地處長江中游的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遭遇了罕見的暴雨襲擊,境內的泊湖水位急劇上升,全線告急。特別是四面環水的十萬畝大圩——漳湖圩遭遇強降水,內澇災害嚴重。解放軍、武警官兵400余人緊急弛援漳湖圩抗洪搶險一線。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軀保護著漳湖人民的生命線。軍民魚水情,回族群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連日來,他們紛紛涌入子弟兵駐地,為他們送上了牛羊肉、鴿子等清真慰問品,有的直接留在官兵駐地做志愿者,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對親人子弟兵的感激和回漢人民團結抗洪的決心。

  在這些抗洪擁軍的隊伍中有一對特別的回民兄弟被當地軍民傳為佳話。哥哥金建國、弟弟金光照,自6月28日入汛以來一直堅守在抗洪一線。哥哥金建國負責漳湖鎮防汛指揮部物資調度運輸和后勤保障供應。弟弟金光照在漳湖中學總務處工作崗位,自7月5日接到指揮部通知,負責來漳湖圩400多抗洪搶險官兵的食宿以及生活保障。兄弟倆齊上陣共抗洪,舍小家保大家,共同戰斗在保衛大堤一線。7月6日是伊斯蘭教傳統節日開齋節,如漢族春節般隆重。這天,按傳統習俗,大家要去清真寺做禮拜,然后一起吃酥餅,度佳節。筆者了解到,頭天晚上,70多歲的老母親就托人通知兄弟倆回家過開齋節,然而金建國、金光照兄弟倆同時拒絕了母親的要求,表示開齋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應該過,可當前防汛形勢非常的嚴峻,是天大的事,一時也不能耽擱。

  7月21日是弟弟金光照46歲的生日,這也是他46年來第一次一個人過的生日。他在微信中表達了自己特殊的生日感言:“雖然少了往日的溫馨和祝福,但有著莫名的充實和喜悅,與抗洪戰士在一起,與志愿者在一起有著太多的感動,自己雖然累點但又何足掛齒呢……”金光照每天4點半準時起床,安排全天的工作,準備一天的食宿,官兵們吃的好不好,滿不滿意始終是他最為憂心的。他安排的食譜早中晚不一樣、不重復,保證每天正餐六菜一湯,葷素搭配,盡最大能力讓在大堤艱苦抗洪的子弟兵吃飽、吃好。

  回漢團結似如親,軍民擁情比海深。在抗洪救災的日子里,漳湖的回、漢群眾們自發的涌入子弟兵駐扎地的漳湖中學,自愿加入到后勤保障和志愿服務中,讓子弟兵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他們中間有漳湖中學教師、教師家屬、在外創業人員、返鄉大學生、附近的回、漢村民。他們加入各種服務隊,有的切菜、煮飯、洗碗,有的整理宿舍,備上涼席、盆桶等住宿用品,有的聯系相關單位調節水壓、電壓,提供洗漱熱水。鎮上的理發師也放下生意,紛紛來到駐地義務為子弟兵們理發。還有很多個體戶、熱心人、回族同胞、盲人兄弟。他們中間年紀大的有白發蒼蒼的老大媽、最小的是上4年級的陳愿小朋友,他們都用各自的方式表達對子弟兵濃濃敬意和無限的感激,演繹了一個個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踏著當年先輩的足跡,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早已遠去,然而軍民魚水情在今天的漳湖大地上已越來越濃,這情,比山高比海深。必將成為廣大軍民強大的精神力量,激發起廣大回、漢群眾共同戰勝洪災和重建家園的信心和力量! (陳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