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語
發布日期:2015-09-17 瀏覽次數:6329

有新的思想。232篇文章的內容大體分三類:一是緊密結合浙江實際談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二是談領導干部的的工作作風和思想方法,突出強調了群眾路線,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三是談干部的黨性修養特別是正確對待權力和利益,堅持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文章都不是空泛議論,而是有感而發、言之有物,從實際出發又非就事論事,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只有真正吃透“理論”和“實際”兩頭,站在時代高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分析實際問題,才能對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談出一些真知灼見。
有新的語言。語言問題實際是文風問題,說到底也是黨風問題。毛澤東當年尖銳批評過黨八股的空洞無物的長篇大論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遺憾的是,“八股遺風”尚未絕跡,市面上的報刊上一些文章越寫越長,洋洋灑灑,云山霧罩,人們費勁讀了半天卻不知所云。社會上之所以有文章“誰寫誰看、寫誰誰看”的說法,一個重要原因是與時下一些文章的文風有關。對比之下,《之江新語》每篇短文不到300字,沒有空話套話官話,實話實說,語言生動活潑、樸實無華,讓人能夠一口氣讀完,文章中一些思想和提法,值得咀嚼和回味。古人說,“大道至簡”。鄧小平也講過,馬克思主義其實是很樸實的道理。以樸實、簡練、鮮明、生動的文字表達深刻的道理,這種文風是我們黨歷來提倡的,更適合信息時代生人們的閱讀習慣,也極大地方便干部和群眾。有人以為,似乎只有長篇大論才能體現理論高度,“豆腐塊”不見水平,也沒意思,這是誤解。如同造一塊手表不一定比造一臺機床更省力氣,只有具備相當理論水平和文字功底,經過深思熟慮、反復提煉,才能寫出短小精干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