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產業發展旺 振興底氣足
發布日期:2022-05-26 瀏覽次數:1028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時維初夏,望江縣賽口鎮南畈村的產業基地里,各類特色種養殖物長勢正旺。農民們正搶抓農時,利用晴好天氣進行種養殖管護,田園間一派農忙景象。
艾草飄清香
在賽口鎮南畈村同慶圩河壩背水坡面,村名們正因地制宜,利用閑置坡面進行中草藥——艾草種植。“艾草種植項目一方面能產生經濟效益,在帶動周邊群眾增收的同時也能壯大集體經濟;另一方面也能產生客觀的生態效益,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河壩。”南畈村黨總支副書記何順鵬介紹道。
南畈村共種植艾草50余畝,眼下正是艾草的快速生長期,十幾位村民正在給艾草除草。艾草又叫‘懶人草’,分株能力強、生命力旺盛、對水肥要求不嚴、抗旱抗病能力強,適合大規模種植。艾草畝產可以達到1100至1500公斤,每年可以收獲2--3茬,其制品在中醫藥、服裝、紡織業應用廣泛,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
早一批種植的艾草已經長出來葉子,預計3、4個月后就可以進行收割了。“主要路近,在家里干活百把塊錢一天,還能照顧到家里。”南畈村村民王小娥笑著說。
鴨魚套養忙
錦鵬養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祝來發展鴨魚套養4年多了,他流轉南畈村二房組土地42畝(水面)作為養殖基地,年均養鴨15000只、養魚15000斤。鴨蛋和魚都是銷往安慶周邊的批發市場,不僅每年收益20萬元左右,還能帶動周邊8名群眾就業增收。“魚苗已經投進去了2個月多了,再有三個月左右,今年養殖的鴨子就開始下蛋了。”
七十多歲的村民曹三紅在合作社里已經工作3年了,每天他都早早地來到養殖基地,為蛋鴨準備飼料,做好鴨棚和魚塘周邊管護。一年下來,收入也有4萬多元。
“大鐵鍬鏟滿稻谷用力往操場一撒,鴨群就搖著尾巴來了。吃飽以后,鴨子們搖著圓滾滾的肚子去池塘里游泳了。”看到魚和鴨子越養越肥,曹三紅覺得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
采摘園里品種多
在南畈村與安九路交界處,錯落有致的30畝大棚和50采摘園成為路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里果品豐富,不僅有西瓜、柑橘,還有火龍果、葡萄等。據采摘園負責人程再國介紹,采摘園里的西瓜、葡萄預計一周之后就能上市了,今年的掛果率高、品質優,可以說是豐收在望。
采摘園的年收益在25萬元左右,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8萬元。在果園工作的長期工人近20人。“我們的果園主要以觀光采摘為主,今年的葡萄長勢喜人。早一批的葡萄大概還有一周就能上色了。像夏黑、巨峰、陽光玫瑰我們這都有,總的品種有十多種,游客們馬上就可以體驗入園采摘了。”程再國說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我們一直在探索中總結,在總結中前進。今后我們還要積極拓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視野,全方位多元化進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南畈村黨總支副書記何順鵬表示。(圖文/全媒體記者葉磊、金慧、吳問娜 通訊員陳婭、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