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人民劇場:應對疫情防控 傳播群眾文化
發布日期:2022-05-26 瀏覽次數:4859
紅五月,望江縣文化活動紛呈。5月19日晚上,望江黃梅戲劇團由青年演員主演的傳統戲《女駙馬》在縣人民劇場隆重出演,通過手機抖音、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和網絡傳送到千家萬戶的觀眾人群,拉開了新一輪“送戲進萬村"的文化活動月。
千載梨園回首望,一曲黃梅出望江。望江縣系黃梅之鄉,黃梅戲歷史悠久,陸洪非、蔡仲賢等名人輩出,幾十年來,縣劇團潮頭引領,鄉間劇團異彩紛呈,1958年建造的縣人民劇場熱情承擔服務,不忘初心,堅守陣地,使黃梅鄉音代代相傳。近幾年盡管疫情波動,縣人民劇場每年仍克服困難,積極應對疫情防控,接待惠民演出150余場,在省市名列榜首,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進入2022年,望江縣委帶領全縣干部職工認真貫徹省委關于"改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的指示,望江人民劇場組織職工大學習大討論,啟發職工談認識,擔責任,找差距,定方向,不僅會上說,還用書面解剖分析,觸及思想,交流學習體會,從而激發了文化工作者的熱情。強弱項,補短板,針對劇場演出時人少事多,大家一人頂雙崗,各習其職,自覺放棄節假日休息堅持上班。面對疫情時起時伏,堅持常態化防控不松懈,落實落細措施,每次演出前,對劇場2800平方米的場地全面消殺,控制入場人數,勸導觀眾戴口罩、測體溫,掃安康碼、行程碼,保持一米線觀看。春節期間,望江疫情相對穩定,接待縣黃梅戲劇團“送戲進萬村,云上過大年”大型古裝傳統節目、現代小戲、古裝小戲共30余場。還接待百花文藝傳媒有限公司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土文南詞、青陽腔戲曲演出。接待縣黃梅戲愛好者協會、向日葵舞蹈學校、旋之夢舞蹈培訓班、望江初中和縣老年體協慶元旦文藝演出和展示表演,共計40余場。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5月18日,縣文化館在縣劇場錄制少兒節目,上報省文化部門挑選。5月,縣黃梅劇團應對農村疫情防控,以《女駙馬》為首場戲集中在縣人民劇場通過線上送戲下鄉,計劃演出30場,安排有《天仙配》《烏金記》《四郎探母》《五女拜壽》《三看御妹》《羅帕記》《雙合鏡》《珍珠塔》《秦香蓮》《雷池清波》等傳統大戲和《打豬草》《夫妻觀燈》《小辭店》等一批群眾耳熟能詳的折子戲。
望江人民劇場的真情服務受到社會高度稱贊,縣劇團,鄉鎮業余劇團感到在這里演出如同在家演出一樣省心省力。縣政協老委員聯誼會文藝團隊、縣老年大學音樂舞蹈班、縣老年體協文藝團,過去因經費短缺,常常為找不到場地而犯愁,現在劇場敞開大門熱情歡迎,讓老年演員登上全縣大舞臺,載歌載舞展風采。安慶宜城黃梅戲聯誼會專門制作“演員之家戲迷舞臺"的錦旗送贈望江人民劇場。面對一片贊揚聲,經理沈結群說:“作為基層文化單位應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糧送給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通訊員 汪少華/圖片由劇場提供)
- 上一篇:安慶望江華陽鎮:山鄉引來幸福泉
- 下一篇:雷池鄉: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