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灘鎮(zhèn):非遺文化中的家風傳承
發(fā)布日期:2022-07-13 瀏覽次數(shù):844
正值農(nóng)閑,望江縣鴉灘鎮(zhèn)望馬樓村挑花傳承人陳杏珍坐在挑花架旁安心挑花。雖年近七十,戴著老花眼鏡的她手腳麻利地在經(jīng)緯布上穿梭,不一會兒,一個栩栩如生的“鳳穿牡丹”躍然布上。“我家大兒媳、二兒媳都會挑,小兒媳還沒學會。”陳杏珍說。在望馬樓村,如同陳杏珍家庭一樣,一家?guī)状硕紩艋ǎ瑸閭鞑シ沁z文化不遺余力地發(fā)揮光和熱,在望馬樓村比比皆是。
鴉灘鎮(zhèn)望馬樓村是非遺文化——望江挑花的發(fā)源地,2017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zhèn)”。望江挑花以構圖優(yōu)美、色彩對比強烈、正反成趣、針法獨特、難以仿冒復制的特點,具有濃郁的地方鄉(xiāng)土藝術特色著稱。
從陜西遠嫁到望馬樓村的朱金榮就深深被這一地方藝術所吸引,“剛嫁過來時,就看見鄰居家大姐們拿著藍花白布圍坐在一起邊聊家常,邊挑花,那個時候就對挑花感興趣了。”虛心的朱金榮向周邊年紀大的老人家學習挑花。拿起針線,就是三十多年,還多次在技能競賽中獲獎。在朱金榮家,有一副從老物件中復刻的挑花作品,老物件是妻子挑制的圍兜,由傳統(tǒng)挑花圖案和打油詩組成“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窗前勤苦學,馬上錦衣回。”朱金榮介紹,“這是妻子的用心良苦,勸導丈夫要珍惜光陰、勤奮苦學、考取功名。”
除了將“勸學”內(nèi)容直接挑制在日用品上,望馬樓村挑花傳承基地還將“王祥臥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望江三孝文化通過望江挑花這個非遺載體呈現(xiàn)出來。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千百年來,望江挑花手藝通過一代又一代心靈手巧的挑花女得到了傳承。在一幅幅望江挑花的作品中,從不缺乏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發(fā)展孝道、清白做人等文化內(nèi)涵,這不僅是望馬樓村傳承的家風,也是我們必須弘揚的好家風。(通訊員 周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