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生態蝶變 譜寫護漁新篇
施來華:嬉水的江豚越來越多了
發布日期:2022-02-15 瀏覽次數:1070
2月8日上午,望江縣華陽鎮司閣村的施來華來到同馬大堤上,一路走一路看,遇到有塑料袋等垃圾立即撿起來。做了35年漁民的施來華沒想到有一天會變成一名護漁員。“水清了,垃圾少了很多,每次出艇幾乎都能看見江豚。”成為護漁員的3年時間里,施來華親眼見證了長江生態越來越好。
據施來華介紹,自己是最早一批上岸的漁民:“我2018年就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也是望江縣第一批上岸漁民。”施來華說,在此之前,他已經從事捕魚工作35年。“當時很迷茫,因為我只會捕魚,突然間讓我退補上岸,我究竟能做什么呢?”盡管有種種擔憂,但多年的捕魚經驗以及對長江生態的了解,施來華覺得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退捕禁捕以前,我在江里捕魚,幾乎見不到江豚,如果不采取保護措施,江豚很可能會像白鰭豚那樣功能性滅絕。”
施來華說,國家針對退補漁民的一攬子政策徹底打消了他當初上岸時的顧慮,身份也從一名捕魚人變成護漁員。“國家針對我們漁民有社保補貼,專業漁民一年補貼3000元錢,兼職漁民一年補貼2000元錢,直接補貼到我們社保賬戶內,超過60歲的還有一次性補貼。”施來華說社保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2018年,施來華上岸以后,因其有輪機手證書,會開艇,在望江縣招聘江豚巡護員時施來華便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江豚巡護員。“江豚巡護員這個崗位是當初針對江豚保護的,沿江只有少數地區有這個崗位,由上級財政支持。隨著2021年長江大保護的全面展開,各縣都開始招募長江巡護員,上級也就取消了江豚巡護員。施來華是第一批報考、錄入望江巡護員的隊伍。”華陽鎮退捕辦工作人員李睿介紹道。
在施來華看來,無論是江豚巡護員還是長江巡護員,這3年時間是他身份的一個極大轉變。“一個月工資3000元錢,不多不少。但看問題也不能那么絕對,以前做漁民的時候受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很大,如果哪一天沒捕到魚就沒有收入,又或者那一天家里有事,也沒有收入,現在勝在穩定。”
施來華說,最喜人的變化當屬長江:“我一個月開艇少說也有十多次,多的也有二十多次,現在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每一次都能夠看到江豚。這在以前是很難見到的,以前我當漁民的時候一年都不一定能見到一次江豚。”不僅是江豚出現的頻率大大提高,施來華說,如今長江水清岸綠:“以前江上漂浮著很多垃圾,比如方便面袋、盒等等,現在在江面上很難見到了。隨著長江禁捕工作的推進,漁業資源也逐漸豐富起來。在候鳥遷徙的季節,天鵝、大雁、野鴨這些野生動物也愈發多了。”談到這些喜人的變化,施來華不自覺地激動起來。(全媒體記者付玉,通訊員伊婷)
- 上一篇:望江縣城管局督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情況
- 下一篇:望江已設立758名村級護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