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筑牢生態優勢 繪就美麗望江

發布日期:2022-08-04 瀏覽次數:2059

近來,望江縣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戰略位置,按照“五個一”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具有望江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一把手”工程,實行高位推動。堅持把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作為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相關工作實施方案,先后召開縣委常委會、環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解決創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連續多年將創建工作寫入黨代會和政府工作報告,列為年度重點工作。縣人大、縣政協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開展常態化督查調研,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創建工作大格局。

“一張圖”施工,突出規劃引領。成立了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的規劃工作領導小組,編制了相關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繪就一張藍圖,明確總體要求、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等。同時,全縣10個鄉鎮分別編制了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并通過專家評審,標志著望江縣生態文明建設步入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強化規劃引領,圍繞“綠色望江、富足望江、文化望江”建設目標,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項目攻堅、鄉村振興、全域協調、改革深化、生態優先、全民共享“七大戰略”。

“一盤棋”布局,匯聚創建合力。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融入到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學習內容,縣委黨校開設“生態環境”專題培訓班。編印相關的手冊,全縣黨政領導干部和職工人手一冊。開展“文明縣城、衛生縣城、園林縣城”三城同創,通過電視、網站、短信、標語等形式開展宣傳。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成立望江縣環保協會,組建環保志愿者隊伍。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評選“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集中宣傳活動,引導各行各業積極參與,共同講好生態文明建設故事“望江篇”。

“一體化”推進,補短板強弱項。對標創建涉及的6個領域11大任務27項指標、18項約束性指標,建立短板指標、滯后項目和點位打造“三張清單”,扎實做好迎檢軟件資料準備。圍繞水、氣、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下功夫、做文章、求實效,真正從生態文明要素融入、環境衛生整治、現場點位介紹和考察路線打造等方面全方位提升點位質量。2018年以來,望江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其中,2020年,城區PM2.5平均濃度為3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5.7%;空氣優良率86%,同比上升20個百分點,改善幅度位居全市第一位,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武昌湖和華陽河入江口兩個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均值達標,農用地、建設用地安全得到保障。

“一站式”監督,倒逼責任落實。將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的各項硬指標任務分解到縣直相關部門,做到創建目標具體化、明晰化,創建指標工程化、項目化。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目標責任狀,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實行生態創建與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生態環境目標績效考核同部署、同推進。同時,將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工作納入行政效能監察,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和縣創建辦組成聯合督察組,對短板指標攻堅、滯后項目建設、現場點位打造和創建氛圍營造,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督查,聚焦問題,一周一調度、半月一通報、一月一問效的督辦,倒逼創建工作責任落地落實。(通訊員 沈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