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湖鎮圩上花田:?農旅結合促發展

發布日期:2022-10-28 瀏覽次數:2485

望江縣漳湖鎮不斷豐富提升圩上花田小鎮的基礎設施、旅游體驗和業態,聚焦綠色生態農業、鄉村旅游和教育研學旅行于一體,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助推鄉村振興。

眼下正是水稻收獲的關鍵時期,在圩上花田優質水稻種植區,大型收割機正在開展機收。這片種植區面積150畝,主要種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培育的新品種“科輻粳9號”。“科輻粳9號”被稱為科技稻,適應種植范圍廣,產量高、病蟲害少,米質優良、市場價格高。圩上花田在去年試種成功的基礎上,今年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50畝。圩上花田財務總監廖娟說,“我們今年擴大了規模,全程實行機械化管理、科學化管理。畝產達到1300斤。我們準備把這批大米市場化,把優質的綠色農產品與大家共同分享。”

為了保證新品種種植高產高效,漳湖鎮相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扶持。農技部門從品種的選擇、土壤的適應性、到肥水管理實行一條龍的服務。漳湖鎮農技站技術員徐文浩說,“服務地方農業發展,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對圩上花田水稻基地種植的優質品種,我們做好技術指導,全程跟蹤服務,保證了基地水稻優質高產。”

為積極響應國家《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圩上花田在做好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打造勞動實踐基地,讓中小學生體驗勞動帶來的成果。在圩上花田綠色蔬菜基地里,漳湖中學組織七年級的學生在菜地里開展勞動。大家一起動手,采摘蔬菜,拔除雜草。在基地菜品制作區,同學們學習了解做豆腐的工藝流程,零距離感受悠久的豆腐文化和制作工藝。為了親身體驗做豆腐,大家十個人一組,將泡好的黃豆倒進石磨,同學們積極參與推磨,乳白色的豆漿很快從磨盤底部流出,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同學們熬漿、點漿、過濾、壓豆腐,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漳湖中學學生檀慧說,“以前在家里都沒有像這樣做過菜,讓我認識到做每一道菜都有很多工序,非常不容易,我覺得勞動最光榮、最美麗。”

今年,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升級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新課標規定,勞動課程內容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3大類別,共設置10個任務群。

“我們結合圩上花田的綠色生態,帶領同學們自己動手,摘菜、磨豆漿,通過自己動手,制作一道屬于自己的菜,培養學生勞動實踐能力,也是他們未來幸福的一種關鍵。”漳湖中學總務主任鮑友春非常高興地說道。(全媒體記者 金鋒 通訊員 吳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