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鎮:能人返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日期:2022-11-17 瀏覽次數:638
“還是回來好,老家創業扶持政策力度大,政府幫著租廠房、租店面,還有一系列優惠政策,給我帶來了很大幫助。”望江縣華陽鎮天河社區徐氏輔料公司總經理徐美正談起自己的回鄉創業經歷時表示。
在華陽鎮,像徐美正這樣的回鄉創業者現在越來越多。
致富不忘桑梓情。近年來,華陽鎮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機遇,重視能人返鄉創業工作,竭力營造鄉村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打出“親情牌”,大力實施人才回歸工程,釆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鼓勵鄉土人才返鄉創業,激發各路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打開鄉村發展建設新局面。
施策為企優環境,助推工業振興
同樣位于華陽鎮天河社區的雷特申玻璃廠占地面積34畝多,生產車間外一塊塊特種玻璃整齊排列著,每一列都標好了準備運往的目的地。
早在2000年,江永平就憑借自己的努力在上海開了第一家玻璃廠,隨著業務越做越大,漸漸萌生了開分廠的想法。2008年,心掛家鄉的他決定在老家建立廠房。廠房建好后,因大多是外地訂單,運輸不便,廠房便擱置下來。
2019年初,再次受到家鄉感召的江永平毅然回到家鄉,現成的廠房加上搬遷過來的機器設備,雷特申玻璃廠隨機投入生產。讓江永平沒想到的是,重新啟航的玻璃廠迅速跟上市場步伐,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在計渡村扶貧車間,走進安徽啟顏服飾工廠,機械運轉的聲音不絕于耳,流水線上的工人們正在忙著裁剪、熨燙、走線、裝箱,現場一片繁忙。
該廠的創辦人楊雪之前一直在廈門從事服裝生產,2021年,華陽鎮黨委政府積極動員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在悠悠親情、濃濃鄉情的感召下,安徽啟顏服飾有限公司正式入駐計渡村扶貧車間,為周邊百余名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帶領鄉親們共奔富裕路。
“把服裝廠辦到老家,是響應政府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政策,在這里辦廠政策很優惠,離家也近,自己不但能致富,還能讓鄉親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楊雪如是說。啟顏服裝廠位于計渡村扶貧車間,于2020年3月建成使用,扶貧項目資金600萬元,面積 4000平方米。 目前啟顏服裝廠員工130人左右,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楊雪決定明年繼續增加流水線,吸引更多從事服裝生產的老鄉回家務工,真正解決群眾出門務工難的問題,幫助返鄉就業,促進群眾增收。
昔日“孔雀東南飛”,今朝“鳳還巢”。隨著望江縣服裝產業的日益發達,部分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有了返鄉創業的愿望。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華陽鎮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以“回鄉創業”為契機,引導更多的群眾回鄉創業,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幫助群眾可持續增收,確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實施農業幫扶 助力鄉村新發展
在望江縣華陽鎮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此時村民們正搶抓時節,平整耕地,播撒著希望的種粒。
“原來收割一畝稻谷要500至600元的收割費用,五六個人一天才能收割完。現在機械化收割,半個小時就收完了,一畝只要100多元錢。”華陽鎮清泉村種糧大戶王煒祥高興地說。王煒祥是華陽鎮清泉村人,在上海漂泊多年的他始終想回到家鄉,隨著父母日益年邁,王煒祥這一愿望越來越強烈。“在2013年前后,村里很多土地都拋荒了,村民紛紛都出了門,年輕人也種不來地,那時候我得到了我們村要搞土地流轉的消息,就準備回鄉了?!?
王煒祥說:“回鄉后好在政府也在幫我們種糧大戶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比如他們會給我們培訓種植技術,農技員也會到田間地頭來指導,所以即使再難,我也始終堅持種好水稻這種最基本的口糧。”
在華陽鎮司閣村,回鄉能人計先立也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司閣村地處皖西南沿江地帶,水網密布。正是看中了家鄉優越的自然條件,10年前,計先立回村流轉1100畝土地辦起了家庭農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修建了機耕路,清理了溝渠河,逐漸讓“田成方、地成形、路相連”的高標準農田風光展現在人們眼前。
計先立的農場長期幫扶脫貧戶10余人就業,每名脫貧戶年增收2萬元以上。農忙時帶動周邊群眾20余名村民務工增收,其中不少村民的土地已經流轉到計先立手中,在享受租金的同時,他們還有一份務工收入。
在磨盤村江調圩螃蟹養殖基地,養殖大戶彭玉高正忙著給剛收獲過的蟹塘進行管理。彭玉高今年58歲,曾在江蘇經商。2010年,因為80歲的老母親生病,為了照顧年邁母親,他放棄了經商回到了家鄉磨盤村創業。
2016年他在江調圩內承包了480畝土地,在地勢低洼處整理出了160畝的水面,2017年正式投產。在磨盤村當地,彭玉高還請了20多名村民幫著一起打理,他們每人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錢,其中有8戶脫貧戶。彭玉高說,目前,他已經流轉了500畝土地,在給群眾做創業示范的同時,吸納同村1名脫貧戶入股自己的農場,每年可分紅3萬元左右。接下來,他準備接納更多群眾參與入股分紅,一起過上好日子。
在華陽鎮,天河社區的黨總支書記潮龍祥也是一名養殖大戶,他承包了150畝地,進行稻蝦輪作,龍蝦上市的時候每天早上5點左右就開始起蝦,一天可以起二百斤。稻蝦田在每年6月下旬將迎來播種期,全年可實現“一季水稻、兩季小龍蝦”,做到糧漁雙收。身為村干部,潮龍祥在做給群眾看的同時,領著群眾一起干,在他的帶動下,目前華陽鎮共有13戶進行“稻蝦輪作”,總面積為2067畝。
“鼓勵老百姓到他們這里來做事,一方面解決經營主體用工難問題,為老百姓增加收益;另一方面送政策、送項目、送資金,加強技術指導,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企業穩步發展,實現‘兩強一增’”。華陽鎮副鎮長徐結紅說道。為培養像計先立、彭玉高這樣致富的能人,華陽鎮經常性組織駐村干部走訪合作社和種糧大戶,了解他們實際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并進行技術指導,為他們溝通外界,打通銷售路子,解決后顧之憂。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華陽鎮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以信息錄入、政策保障、教育培訓為抓手,“引鳳還巢”。該鎮組建由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村(居)民小組構成的三級網格化人才工作隊伍,制定信息錄入“路線圖”,全面掌握轄區內人才情況。目前,該鎮共采集本地人才信息4萬余條,在外人才信息1756條。 徐美正、江永平等一批批能工巧匠被“挖掘”出來,成為鎮里的致富帶頭人。
從當初的“雁南飛”,到如今“鳳還巢”,華陽鎮積極推進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開辟了新途徑。真正實現從“一人就業、致富一家”向“一人創業、帶富一方”的“乘法”效應轉變,真正地變“輸血”為“造血”撬動產業振興。(通訊員 伊婷 田榮)
- 上一篇:望江長嶺鎮:油茶花開致富路
- 下一篇:鴉灘鎮:黑木耳迎來豐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