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鎮:“黨建+河長制”讓天更藍水更清

發布日期:2022-12-26 瀏覽次數:4368

近年來,望江縣高士鎮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全面深化“河長制”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抓好河湖保護工作。

加強領導,夯實責任。把河長制工作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實行“一河一長”制,建立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目前已構建覆蓋全鎮2條河流、2個湖泊、5座小(2)型水庫、36條溝渠的鎮、村(社區)兩級河(湖)長制體系,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在河道治理中的引領力和組織力,確保河湖治理有抓手、有方向、有目標打下基礎。

強化共建,創新機制。各級河湖長實行“黨建+”模式,推進聯防聯控、部門協調、司法銜接、社會參與等機制,形成河湖長掛帥、水利站牽頭、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河湖管理保護新局面。通過將河湖長制工作與黨建深度融合,在河湖治理保護工作中,黨員河長充分發揮標桿引領、典型示范作用,形成組織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的護河新格局。高士鎮同時構建“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河長+校長”機制,讓河(湖)長制在實踐中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全鎮各村以“最美河道”建設為契機,在不斷美化環境的同時,發展民宿、農家樂,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現代美麗鄉村。如今,“最美河道”已成為美麗高士的重要元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風貌也已初步呈現。

完善機制,齊心護河。長期以來,由于涉及的領域、部門比較多,如何形成合力,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一個難題。高士鎮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河長制”相關監督宣傳考核機制,健全監測監督體系,對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職責,治理和管護不力的,通報批評并下達整改通知書;對因失職、瀆職導致河渠(庫、塘、堰)遭受嚴重破壞、功能衰減、水質惡化等問題,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此舉為促進“河長制”的長效化、規范化管理,解決當前水治理塊塊分割的問題,最終實現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的結合發揮了積極作用。(通訊員 何應松、王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