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縣推動實現一季度“開門紅”三十五條措施

發布日期:2023-01-20 瀏覽次數:727

為做好開局各項工作,加快經濟企暖回升,做到立足早謀劃、實推進,力爭一季度取得“開門紅”,以季保年,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全力做好冬春農業生產

工作目標:開展助力農業“春耕春種”行動,一季度完成農林牧漁產值16.48億元、增長8.5%。

工作舉措:

1.抓好85萬畝在田作物管理,防范低溫凍害。選派不少于100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跟蹤做好農機農技服務。督促農資供應商備足種子、農藥、化肥等春耕春播農資,協調苗種供應、技術服務。(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街道)

2.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組織農業經營主體參加農交會、博覽會;引導企業開展電商、直播帶貨等活動,擴大豬牛羊、雞鴨魚蝦等農產品出欄銷售。(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各鄉鎮、街道)

3.通過強化培訓、組織觀摩、技術交流提升現有綜合種養管理水平,推廣“稻蝦連作”“稻鴨共生”綠色生態種養模式,落實稻田綜合種養20萬畝。(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街道)

4.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完成綠色食品產業園項目總工程量10%以上、科創中心實驗樓工程量30%以上、智慧云倉城項目林地報批工作。一季度新開工農業項目不少于5個,完成農業產業投資1.3億元以上。(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各鄉鎮、街道)

二、全力推動工業增產增效

工作目標:開展助力工業“增產增效”行動,一季度完成規上工業產值不低于30億元;開展助力企業“招工招聘”行動,一季度新增用工2900人、其中返鄉創業1300人以上。

工作舉措:

5.開展企業節后復工復產“起跑”活動,鼓勵春節期間除供水、供電、供氣外的規上工業企業連續生產、春節后早復工早復產,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日期間,當日用電量超過1兆瓦時部分,給予用電量0.1元/kw·h、每日最高不超過1000元 “開工大吉紅包”。(責任單位:縣科經局、財政局、供電公司)

6.開展工業經濟增長點培育活動,加大規下工業企業和新投產項目入規摸排,實現規上工業企業走訪全覆蓋,幫助解決復工復產中存在的困難問題。調整優質規下企業進入樣本點,規下企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新增月度入規工業企業2家。(責任單位:縣科經局,各鄉鎮、街道)

7.開展工業企業產供銷“競賽”活動,對規上工業企業一季度舉辦展覽展銷、互采互購供需對接活動的,給予每場次2000元補貼。一季度,對新簽訂產品供銷合同、稅收實現增長、且同口徑產值同比增長20%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按開票收入實際納稅縣級留存部分給予全額獎勵;特殊情況,可“一事一議”。(責任單位:縣科經局、財政局)

8.規范發展混凝土企業,堅決取締非法小攪拌站,整合混凝土行業資源,培育1家規上預拌混凝土企業。(責任單位:縣住建局,各鄉鎮、街道)

9.開展“春風”招工活動,春節前后縣鄉兩級聯動線上線下舉辦招聘活動不少于100場次。對新招聘50人以上新員工且實現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四上”企業,按每人200元、最多不超過2萬元的標準給予企業發放“新招員工獎”。(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科經局、財政局,各鄉鎮、街道)

三、全力擴大有效投資

工作目標:開展促進投資“賽馬”行動,一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2億元、增長15%以上,其中工業投資13億元、增長10%以上,房地產投資4.5億元、增長2%以上;實現建筑業產值5.4億元、增長18%。開展助力招商“招大招強”行動,一季度征集有效招商線索200條、申報入市平臺新簽約項目10個。

工作舉措:

10.常態化開展項目謀劃,將項目謀劃儲備申報成果與部門年度預算安排相掛鉤,聚焦中央預算內、專項債券、中長期貸款等財政、金融政策支持的項目方向,謀劃儲備項目30個以上。(責任單位:縣發改委、財政局)

11.開展項目前期“攻堅”行動,全面啟動2023年新開工項目前期工作,14個千萬元以上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全部開工建設。(責任單位:縣發改委、鄉村振興局、縣直有關部門,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12.強化政策支持,在建重點項目于正月全面復工的,給予1000元開工補貼;單體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一季度完成總投資額20%以上的,給予項目業主單位、施工單位各2萬元 “開工大吉紅包”。(責任單位:縣發改委、財政局)

13.開展項目納統“破難”活動,推動全釩液流電池、智慧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金泉生物、云上金頂數字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入庫納統。(責任單位:縣發改委、企業服務中心、縣直有關部門,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14.下發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力爭18個計劃開工省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完成省重點項目投資15億元以上。(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直有關部門,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15.舉辦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納入開工動員會項目,且在3個月內實現納統的,按每個項目5萬元的標準給予相關鄉鎮、街道和業主單位項目工作經費。(責任單位:縣發改委、財政局)

16.成立建筑業協會,積極指導企業資質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鼓勵企業向外拓展業務。(責任單位:縣住建局,各鄉鎮、街道)

17.開展招商線索征集競賽活動,每名正科級以上干部雙月至少提交1條招商引資有效線索(一季度不少于4條),經研判后,跟蹤對接、按月通報。(責任單位:縣招商中心)

18.開展招商引資“踐諾”活動,舉辦招商引資若干政策集中兌現暨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責任單位:縣經開區、科經局、財政局、招商中心、企業服務中心,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

19.開展招商引資推介活動,舉辦招商推介會2場次。(責任單位:縣招商中心)

20.開展招商項目落地見效活動,一季度開工建設聯潤紡織等項目不少于11個。(責任單位:縣招商中心、企業服務中心)

四、全力促進消費回暖

工作目標:開展促進消費“回暖回春”行動,一季度完成限上社消零3.4億元、增長20%,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

工作舉措:

21.激發春節消費潛力,開展“不忘初心聚合力、攜手同行迎新春”歡慶新春佳節系列活動,提升市場消費信心,釋放市場消費活力。(責任單位:縣商務局)

22.開展新一輪“掃街”行動,挖掘新增企業入限潛力,篩選一批新注冊商貿企業或個體戶進行跟蹤對接,加緊培育一批月度入限企業,力爭一季度月度入限企業不少于5家。(責任單位:縣商務局、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

23.組織策劃系列消費促銷活動,與電商協會加強合作,舉辦電商直播大賽。搶抓元宵、清明消費機遇,鼓勵餐飲企業圍繞團圓宴、特色小吃、望江土菜等開展營銷活動,進一步拉動本地消費,吸引外來消費。(責任單位:縣商務局)

24.鼓勵限上企業高速增長,對一季度實現零售額300萬元以上,且同比增幅達到25%的限上商貿主體給予1萬元獎勵,新入限商貿主體,不對同比增幅作要求。(責任單位:縣商務局、財政局)

25.在限上零售、住宿、餐飲行業開展消費發票抽獎活動,消費者個人在縣境內限上商貿企業發生的消費,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真實有效的實名增值稅普通發票均可參與抽獎。發票抽獎活動每季度舉辦1期,每期獎金總額10萬元。(責任單位:縣商務局、財政局、稅務局)

26.開展助力外貿企業“宜動全球百企出海”拓市場搶訂單外資招大引強行動,鼓勵外貿企業參加省、市統一組織的境外線下展會,力爭組織8-10家紡織服裝企業參加2023年日本大阪國際生活用品展覽會;支持旭眾智能科技、宣臻創新科技等外資企業開展外資招商境外線索會,推動落地一批重點外資項目。(責任單位:縣商務局、財政局、科經局、招商中心、企業服務中心,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27.建立規上服務業企業培育庫,培育3家服務業企業入規。(責任單位:縣發改委)

五、全力提升財稅金融服務

工作目標:開展金融服務“提質提效”行動,引導金融機構更大力度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一季度完成新增信貸15億元以上,其中普惠性信貸新增不低于1億元。

工作舉措:

28.編制完成2023年投融土計劃;謀劃融資項目不少于5個,融資額度不低于30億元;推動第二期企業債發行工作。(責任單位:縣發改委、財政局、資規局)

29.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20億元、新增債券資金1.7億元。(責任單位:縣財政局)

30.建立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白名單”,開展金融“五進”走訪工作,及時響應企業融資需求,大力推進“園區貸”、“童裝貸”項目落地見效。(責任單位:縣財政局、擔保公司,縣內金融機構,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31.開展稅源摸排,強化稅收征管,力爭一季度財稅收入增長9%以上。(責任單位:縣稅務局、財政局,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六、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工作目標:開展企業訴求“清零”行動,對企業訴求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針對企業反映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問題進行清零。

工作舉措:

32.開展“新春訪企助發展”活動,縣級領導、各聯系包保干部聯合開展為期一周的企業大走訪活動,按照“即辦問題現場辦”“簡單問題周內辦”“重難點問題提級辦”要求,實現企業訴求“動態清零”。(責任單位:縣企業服務中心、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

33.啟動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穩定經濟增長政策二十條申報兌現工作。設立500萬元獎勵滾動資金池,推行惠企政策兌現“免申即享”,將新增“四上”企業類、品牌創建類、優秀民營企業(家)表彰類獎勵納入“免申即享”范疇。(責任單位:縣企業服務中心、財政局、縣直有關部門)

34.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十五條硬措施,召開全縣優秀民營企業及優秀民營企業家表彰大會,建立監督問責機制和市場主體反向評價機制,對行政審批、要素保障、融資擔保等涉企事項,明確具體辦理時限和辦理要求,壓緊壓實聯系包保、項目幫辦代辦責任。(責任單位:縣營商辦、企業服務中心、數據資源局)

35.高質量完成用地、供地、收儲“三個計劃”,一季度計劃供地200畝以上,全力強化土地要素保障。(責任單位:縣資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