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農業有了“現代范兒”

發布日期:2023-02-24 瀏覽次數:2073

望江縣位于沿江水稻和油菜產業優勢主產區,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和全國油料生產大縣,聯河大米、7D菜籽油、武昌湖大閘蟹、安慶六白豬等特色農產品久負盛名。2022年3月,望江縣在全市率先啟動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穩步推進各個建設項目和各項創建任務,一年來,望江縣農業面貌煥然一新。

一個圩區村的產業蝶變

2月16日上午,望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賽口核心區,村民們正在油菜地里揮舞著鋤頭,迎著春風,為新一年的甜蜜生活辛勤耕耘。

這里是賽口鎮大河村,位于望江縣萬畝圩口之一金煉圩,是一個典型的圩區村。作為望江縣正在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所在地之一,從去年開始,一場深層次、全方位的變革就在大河村持續進行著。

“全村有12087畝土地,去年7月,我們成立了大河農業社會化服務有限公司,用了幾個月時間,把全村土地全部流轉并以入股的方式納入公司進行全程托管,村集體占股51%,8個種植大戶為公司股東,按照入股機械、土地畝數為股份分配。”大河村黨總支書記曹太宏說。

產業園賽口核心區依托大河公司運作,以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統籌園區項目規劃、資源開發、市場對接、技術引進、利益分配和設施配套,通過種植品種、機械化耕種播種、農資采購、技術服務、病蟲害防治、加工銷售“六個統一”,實現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在賽口核心區,大河公司成立后,陸續建設了一個4000平方米的育秧工廠和一個1160平方米的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目前均已基本完工。記者采訪時,育秧工廠和服務中心里的工人正在做土地平整、設備調試等收尾工作。

“油菜、小麥、水稻等現在都是統一品種,今年這些種的油菜品種都是中油雜19。育秧工廠馬上就要開始育秧了,全自動化的,一批就可以育秧800畝。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用于農機的停放、維修,以及農機手培訓,目前這里停了10臺農機,我們現在一共有46臺,服務中心里還有個農業數字中心也在建設……”盤子做大了,曹太宏對這些如數家珍。

大河村在經歷了2020年的高標準農田改造后,在創建望江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過程中,又建起了育秧工廠、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試驗田等,一個8000畝的“小田并大田”項目也即將實施,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實現了大幅提升。作為產業園賽口核心區,大河村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學習借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經驗,依托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正在全力推進“生產+加工+科技+品牌”一體化發展。

當前,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鄉村產業興旺的新樣板,在推動產業發展、聚合現代要素、促進農民增收、引領示范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

2022年3月,望江縣立足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以及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情況,啟動創建望江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我市目前唯一入選創建名單的產業園。

“產業園以合成圩和大治圩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基礎整合創建,范圍涉及楊灣鎮、華陽鎮、雷池鎮、漳湖鎮、賽口鎮、太慈鎮和望江經濟開發區,涵蓋49個村(社區),總面積56.6萬畝。”望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服務中心主任江春林說,“一年來,我們穩步推進各個建設項目和各項創建任務,目前綜合進度達到60%。”

加工物流“重器”亮相

在漳湖鎮回民村,正月十四結束上一輪蔬菜采收后,蔬菜種植大戶吳克儉每天忙碌在棚里棚外,為4月下一輪蔬菜采收準備著。吳克儉在回民村種有80畝大棚蔬菜和200多畝露天蔬菜,去年下半年開始流轉土地,到11月動工建設、播種栽培,計劃在今年春節前后采收一批蔬菜。

“原本打算種花菜,因為去年大旱,時間趕不上,改種小白菜,預計春節期間價格在8毛錢一斤,哪知道春節前漲到了2塊錢一斤,車子排著隊來我這里收菜,我這里最多一天有60多個工人收菜,人工工資一人一天兩三百,這批菜大賺了20萬元。”吳克儉說。

“一炮打響”的吳克儉,很快有了下一步打算——將大棚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另外將村集體冷庫租下,讓自己的蔬菜走向沿海地區,開拓新市場。

回民村黨總支副書記馬國兵介紹,回民村蔬菜種植漸成規模,現有大棚蔬菜400多畝,對冷鏈需求較大。去年,村“兩委”整合項目資金35萬元建設了一個1300多平方米的冷庫,用于出租,滿足本村蔬菜、瓜果、牛肉等農產品的冷鏈需求。

根據產業園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以及重點任務,為確保產業園建設的順利推進,在創建期,望江縣聚力實施現代水稻產業基礎建設、加工物流提檔增效、科技裝備支撐提升、農旅融合、綠色發展與品牌創建、主體培育及服務能力提升“六大工程”26個重點項目,其中就包括由各項目村產業發展公司實施的農產品產地保鮮冷庫建設項目。

“有冷鏈才敢走。”這是吳克儉等眾多蔬菜種植大戶的心聲。在望江縣城東部華陽鎮創新路北側,一個更大規模的冷鏈項目——長江流域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基地正在建設,將建成為長江流域農產品加工、存儲(冷藏)、運輸的綜合基地,為安慶地區最大。

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韓樹松介紹,這個冷鏈物流基地冷庫庫容22萬立方米,冷鏈倉儲規模3萬噸,2022年3月開工,現在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3月初,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10月可完工并投入使用。

江春林介紹,望江縣通過“六大工程”26個重點項目展開產業園創建,計劃總投資約22.93億元,除了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億元、地方整合資金4.1億元,同步撬動社會資金17.83億元,吸引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園區建設和運營。

重點項目聚焦“契合度”問題,加強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精準補鏈,一批引領式、補充式、填空式、延伸式、增強式重點項目的實施,有效推動了望江縣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全面升級。

除長江流域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外,正在建設的水稻產地初加工、稻米深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中央廚房米質食品加工、7D菜籽油加工、農產品電商物流園、糧食儲備中心等項目,均在同步助力望江縣農業產業加工物流進一步提檔增效。

注入現代元素 喚起新的活力

望江縣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和全國油料生產大縣,水稻、油菜是望江縣農業優勢主導產業。通過逐步延伸品種選育、標準化種植、產地粗加工、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科技服務等產業鏈條,全縣現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00余家。

江春林說,近年來,望江縣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相關項目資金,用于產業園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產業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同時,土地、資本、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不斷集聚,農業科技要素支撐強勁有力。產業園通過多種方式,構建了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長效機制,也取得了顯著效果。

基于以上創建優勢,除配套完善基礎設施、發展壯大加工產業集群、構建現代化倉儲物流與電子商務體系外,望江縣還提出了提升產業園科技支撐水平、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促進農旅融合發展等創建任務。

位于望江縣城東部的望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科創中心項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長江科研中心主導實施,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育種實驗室、農產品加工實驗室、農產品檢測實驗室、中式車間、農作物試驗基地、示范推廣基地等。項目自2022年12月開工后,正在有序推進建設,將于今年9月完工。

中棉所長江科研中心副主任周克海告訴記者:“通過科創中心平臺建設,我們將圍繞望江農業產業發展,引進中國農科院相關研究所、安徽農科院、安徽農大等農業高校、院所在望江縣開展農業科研、試驗示范、成果轉化等工作,特別是在水稻、油菜、棉花等農作物的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示范推廣、農產品品質提升等方面會著重發力,提升產業園整體科技水平,為產業園做好科技支撐。”

在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方面,望江縣整合發揮現代農業的生產性、觀賞性、娛樂性、體驗性、文化性等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健康、教育、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稻田生態旅游。建設一批功能配套齊全的農業主體園區、休閑觀光農業景點和特色旅游村鎮,重點建設農旅融合望江縣圩上花田特色小鎮。

2022年11月20日,望江縣舉辦了第一屆望江炒飯大賽,來自該縣的13支參賽隊伍26名選手登臺獻藝。該縣通過望江炒飯大賽,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弘揚了望江美食文化,讓望江的米、望江的油通過“望江炒飯”飄香全國。

望江縣還將進一步深入挖掘開發稻漁產業特色,結合該縣圩上花田特色小鎮建設,創新豐富鄉村旅游產品,推廣“鄉村+節慶”“鄉村+文創”“鄉村+演藝”“鄉村+游樂”“鄉村+民宿”“鄉村+美食”等發展模式,開發魚稻體驗活動、小龍蝦特色餐飲,探索“園區+景區+農家樂”聯動發展模式,著力打造集多產業融合、多業態聯動、居旅共享、文化創意為一體的大型農業生態旅游風景區。(來源:安慶日報,全媒體記者羅少坤、通訊員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