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鎮:“羊”帆起航生活美
發布日期:2023-03-13 瀏覽次數:1137
陽春三月,望江縣長嶺鎮太白村望江縣逐夢家鄉家庭農場的養殖大棚里,工人正在打掃羊圈及添草喂羊,有的小羊羔在慢悠悠地吃草,有的在寬敞的棚圈中蹦蹦跳跳,還有的顫顫巍巍地依偎在羊媽媽的身旁撒嬌,“咩咩”叫聲不絕于耳,活潑又呆萌,甚是討人愛。
“現在羊圈里總共有200多只羊,其中小羊120多只,都是去年臘月繁殖出來的,農場旁邊就是本自然村的山林和水塘,所有的羊都是直接趕到山里面放養,讓它們自由覓食,羊吃草多,所以肉質細嫩、緊實,瘦肉率高,脂肪低,口感好,不愁銷路。”農場負責人虞德海指著一頭頭活蹦亂跳的羊美滋滋地說,“這些年養羊讓我生活充實,盡管養殖場規模還不是很大,但年收入在一年年的增長,去年有近20萬元的毛收入,以后還要進一步擴大規模,感覺生活有奔頭了。”
虞得海是長嶺鎮太白村人,2019年以前一直在外務工,后來因為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需要照顧,沒有條件在外務工,所以從那時起,他便回到家鄉,后經多方考察及聽取朋友建議,慢慢接觸到了養羊行業。虞德海說:“當時回到家鄉,一時半會找不到好的門路,心里也比較迷茫,但看到家鄉這邊土地資源豐富,山場多,草肥水美,生態環境好,所以就萌生出一個想法在家里搞綠色養殖,最終確定發展養羊業。”
說干就干,2019年,在太白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虞德海流轉土地120畝左右,開始興建羊圈、種植草料,做好各項前期工作,后經過建設、規劃,于2020年開始引進了第一批羊,當年就陸陸續續出了好幾批羊,收益雖不大,但看到了發展養殖業的前景,增強了信心,這些年,虞德海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早晨把山羊放到山上,傍晚再到羊舍前“等”羊群回來。
創業過程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創業之初,虞德海遭受過羊價低迷、銷路不暢、技術欠缺等困難,他說:“這個養殖業不是想象中那樣簡單,養殖過程經歷過不少波折,比如說羊群有時候突然生病,有時候還遭受突然的意外、天災,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雖經歷了不少波折,但也慢慢積累了寶貴經驗,現在看來早期經歷一些波折也不全是壞事。”
養羊過程中,虞德海堅信人勤地不荒的道理,近年來,他通過積極參加養殖培訓和翻閱養殖書籍,不斷摸索、學習,總結出了一套養羊經驗,養殖效益也越來越好,“雖然養羊過程不是很順利,其中的艱辛和辛酸也只有自己知道,但每天能守著孩子、陪著他們成長,還能照顧好家里老人的生活起居,況且收入也不比外面差,我也知足了。”虞德海笑著說。
隨著養羊事業逐步向好,陸續有很多周邊村民在農場務工,他們不但照顧了家,也有了收入,同時還能學習養羊經驗,“我家是本村里的,現在我們這么大年紀,在外面打工肯定找不到好活干,我在這里幫虞老板養羊,活很輕松,收入也很好,還能照顧到家,多虧了黨的政策好,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來越好了,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養羊工人虞容妹說道。
“在用工這一塊,農場除了固定工人,一年還要請不少臨時工人,下一步,農場還要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養羊的同時還計劃養牛,逐步做大之后,對附近用工需求量更大,能帶動附近老百姓就業,給他們增加收入,有需要提供技術指導幫助我也會無償提供,不但能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還能帶動更多的人創業。”虞德海說。
在長嶺鎮,像虞德海一樣積極發展產業的農戶還有很多,近年來,該鎮結合資源稟賦,量體裁衣,按照“生態循環、種養結合”的發展思路,政策“輸血”和自身“造血”雙管齊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殖業,扎實推進生態產業建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產業興百姓富,生活美活力足,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徐徐展開。(通訊員 檀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