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鎮:做強“牛產業”?振興路上“犇”起來
發布日期:2023-03-22 瀏覽次數:1065
春日暖陽,在望江縣長嶺鎮龍山村景弘農業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大棚里,體態健碩的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正歡快地吃著草料,“哞哞”聲不斷,場面十分熱鬧,合作社負責人陳海良正與工作人員交流養殖經驗。
陳海良是長嶺鎮龍山村人,1996年開始,在外務工的他就萌生了發展肉牛養殖的想法,2020年,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和本村幾個朋友一起,流轉山場加土地270余畝,投入資金580余萬元,建起標準化養牛場,發展“牛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該合作社建有標準化牛棚4座,每座牛棚面積750平方米左右,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效益非常可觀,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也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
村民周東伢在養殖場務工,每年有3萬5千元收入,每天他都會給牛喂料、清掃舍場。據了解,目前該養殖場共養殖安格斯牛68頭,西門塔爾牛92頭,年出欄150頭左右。“我家就是本村的,我現在年紀也不小了,到別的地方去打工很困難,我在這個地方是負責牛的草料,在這個地方干活條件還可以,也很輕松、快活,很舒服,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周東伢說。
安格斯牛是英國古老肉牛品種,牛肉營養豐富,口感自然、柔嫩、肥美,有“肉中之王”的美譽,深受市場青睞,西門塔爾牛最大的特點就是生長速度快,平均18個月就可以出欄,一頭牛可長到1800斤,最高可達2000斤,除了飼料和人工成本費用,一頭西門塔爾牛純收入在4000塊錢左右,“為保證養殖的牛健康,提升產量和質量,合作社配備有專業養殖技術員,并按照國家規定每年進行春防和秋防兩次防疫,減少養殖肉牛的患病率,最大限度規避經濟損失。”陳海良說。
養殖場除了種植有360畝小麥、玉米、高粱、黑麥草等牛用食料外,還大量收購農戶秸稈,2022年收購農戶玉米秸稈5千噸左右,不僅實現了秸稈飼料化,還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率,同時,養殖場還采用了先進的糞污處理設備,對牛糞進行干濕分離,干糞還免費提供給周邊種植蔬菜的農戶,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養殖、種植以及廢物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模式。
“接下來,我準備繼續擴大規模,后期還要計劃建設6個養殖大棚,一共要達到10個養殖大棚,養殖規模爭取達到2000頭以上,而且合作社還要利用本地山場多、生態環境好的優勢,發展綠色蔬菜種植,打造鄉村農家樂,實現‘種養結合+休閑農莊’模式,走循環發展、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把合作社進一步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人就業,為鄉村振興增添強勁動力。”陳海良說。(通訊員 檀春紅)
- 上一篇:太慈鎮:“后花園”里春意鬧
- 下一篇:鴉灘鎮:“三強化”助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