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灣鎮曾墩村:丹參種植為鄉村振興開出“新藥方”
發布日期:2023-05-31 瀏覽次數:811
近日,在望江縣楊灣鎮曾墩村丹參種植基地里,十多名村民正在搶抓有利天氣,在田間地頭里來回穿梭,除草、追肥、澆水,一派忙碌的景象。
曾墩村現有耕地面積4778.57畝,土地肥沃,農業基礎條件較好。多年以來以種植小麥、菜籽和玉米為主,群眾增收渠道單一,主要依靠外出務工來維持生計。為了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商定,到外地考察學習,發現種植丹參產量高,并且丹參的藥用價值也高,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便與望江縣百草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達成協議,首期簽訂20畝的丹參訂單,按照“以點帶面、連線成片、逐年推進”的原則,帶動村民就近就業,帶領村民跟進致富。
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具有降低血壓、活躍化瘀、消炎止痛等功效,尤其對冠心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是一種安全又可靠的天然中藥。
據了解,這片丹參種植基地是曾墩村村委金波所種植。他介紹說:第一年我們先流轉7畝土地試種丹參,2021年12月開始下種,今年12月初可實現采收。一畝大概能產丹參3000——6000斤,望江縣百草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以每斤1.5元的保底價格收購,除去參苗、地租、肥料、用工等成本一畝預計收益近2500元,而種植玉米、小麥一畝地最多產1000斤糧食,也就賣1000多元,經濟效益是種玉米、小麥的2.5倍,對于丹參產業我還是比較看好的。
“種植的丹參在‘合作社+基地’模式下進行全程規范管理,合作社專門提供‘三包四定五統一’服務,使得種植的丹參品質更優質、安全更可控。在銷售環節實行‘保底+市場化’模式,由合作社負責統一對接市場,對農戶種植丹參應收盡收,以市場價格提供兜底服務,既保障了農戶種植丹參的最低收益,也保障了種植戶的收益最大化。”曾墩村黨總支書記李芳霞說。
丹參種植僅僅是曾墩村發展產業的一個縮影,像這樣的高效農業,還有葡萄、菱白、蓮藕等特色種植。下一步,曾墩村將繼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在特色產業發展上抓突破,積極創建特色品牌,努力提高農業質量。未來將擴大丹參種植面積,拓寬銷售渠道,帶動更多的村民參與到豆角種植中來,共同致富,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助力鄉村振興。(通訊員:朱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