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農”墨重彩繪“豐”景
發布日期:2023-07-07 瀏覽次數:1905
湛藍的天空下,荷葉連連,千畝荷花爭艷;田野里,一壟壟、一片片長勢良好的蔬菜郁郁蔥蔥、生機盎然;榨油坊里,前來加工油菜籽的村民絡繹不絕,空氣中彌漫著菜籽油的香味……7月2日,記者行走在望江縣賽口鎮,處處涌動著特色農業蓬勃發展的熱潮,一幅產業富民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
發展蓮藕種植,“蓮”通致富路
7月2日,記者走進望江縣賽口鎮萬全村,只見該村蓮藕種植基地里,田田荷葉青翠碧綠、層層疊疊,似翠綠屏障,“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賞荷。當天,村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采摘蓮蓬,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萬全村屬于低洼村,在該村金盆圩,有一片500畝的低洼水田,過去一直沒有充分合理利用,不僅經濟效益低,而且影響周邊環境。如何因地制宜盤活土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一直困擾著鎮村干部。萬全村黨總支書記曹滿云告訴記者:“這一片低洼田地形如盆,只要雨水大些,這里就會被淹。”2019年該村“兩委”通過市場考察和調研,決定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蓮藕。
“目前蓮蓬開始上市,萬全村日銷售量1000斤以上。過段時間就是蓮蓬銷售的旺季,到時每天要采摘近2000斤,采摘銷售能一直持續到10月底,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村民張壽一笑著說。
“過去幾近荒蕪的低洼田,現在成了‘聚寶盆’。”曹滿云介紹,隨著萬全村蓮藕種植基地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春天吃藕心菜,初夏賞花、盛夏采蓮、秋冬采藕的產業鏈,基地畝均純收入達8000元,并借此開發了公益性崗位,帶動了當地30至40名村民就業,每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
說到蓮藕種植產業,賽口鎮可以說是“后起之秀”。如何進一步發揮荷花功能,讓它成為農民的“搖錢花”?賽口鎮近年來將抓農業產業發展、促進百姓增收放在首位,主動作為,協調成立了“賽口鎮水果蓮協會”,統一為種植戶提供種子,并提供技術指導和打通銷售渠道,實行一站式全程服務,蓮藕種植面積也從當初的幾百畝擴大到現在的近2000畝。
近年來,位于武昌湖的“六戶人家”漁家樂成為網紅打卡地。“因為去年武昌湖水漲得快,蓮藕沒有長出來,今年一開春,我就在自己承包的水域放了許多蓮藕種子,為的就是讓游客夏天來這里能觀賞到大片盛開的蓮花。”漁家樂老板樊李智說道。目前,因“禁捕”帶來影響的六戶漁村充分利用蓮藕這張牌做好漁家樂的升級轉型,增設了以荷葉、荷花、蓮子為主題的新品菜系,讓游客參與體驗采蓮蓬、剝蓮子等農家活動,漁家樂的品位和檔次進一步提升。
在賽口鎮永鎮村眾堰湖,“別樣紅”家庭農場負責人廖慶紅于2019年承包了230畝低洼水田,全力打造“蓮蓬經濟”,在種植基地打造采摘區、游玩區、賞荷區、品嘗區、購物區、休閑垂釣區,逐步建成標準化的農業觀光旅游點。“永鎮村自然環境優越,水面面積豐富,在廖慶紅等帶動下,村里許多村民都在種植水果蓮,按每畝水果蓮7000至8000元的收入計算,該產業至少讓種植戶每年增收2萬元左右。”永鎮村黨總支書記胡勁說道。
荷花全身都是寶,蓮子是夏日清涼食品,荷花根莖、藕節、荷葉、花都可作為食材,種子的胚芽可入藥。“下一步,賽口鎮將通過招商引資,建立蓮藕、蓮子、荷葉系列產品的加工廠,進一步提升附加值,做好蓮藕產業這篇文章,進一步推動產業增收。”談到賽口鎮農業產業發展,賽口鎮鎮長儲琳說道。
豐富“菜籃子”,充實“錢袋子”
眼下,各類夏季蔬菜逐步進入采收期。在賽口鎮九華村的蔬菜種植基地,綠油油的小白菜、上海青等蔬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疏苗、采摘、分揀、裝籃,不一會兒,一輛貨車車廂就被裝得滿滿當當,即將運往市場。
今年42歲的張爭艷來自山東“蔬菜之鄉”曹縣,去年他在網上看到賽口鎮九華村正在創建蔬菜基地,有著20多年種植蔬菜機械耕作經驗的他前來應聘,當了一名機械手。“我的主要工作是刨地,播種、負責機械耕作,一個月七八千元工資,我在這里生活工作都挺好。”張爭艷說。在九華村蔬菜基地,像張爭艷這樣專業種植蔬菜的農民工有30多人,分別從事蔬菜的播種、育苗、管理、采摘、分揀、包裝和運輸。
近年來,賽口鎮立足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產業,著力打造面點餡料“金字招牌”,帶動當地群眾增收,促進農業增效,助推鄉村振興。
九華村是一個從事面點行業的大村,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務工人員都是從事這項工作,但是包子餡一直是一個“瓶頸”。為此,村“兩委”決定組建蔬菜種植基地,專業配套生產面點蔬菜餡料,從田頭到餐桌保障食品安全。上海青是素食面點餡料的主要食材,也是九華村蔬菜基地選擇的主打產品之一,一年四季輪番耕種,產量穩、銷路好。
“九華村蔬菜種植基地流轉土地500多畝,循環播種,每天出菜量達5000斤。目前基地已經與望江經開區、懷寧縣高河鎮等面點加工公司簽訂了合同,接下來還將跟江西的公司簽訂合同。”九華村黨總支副書記曹竹根介紹道。
目前,九華村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有上海青、蘿卜、包心菜、菠菜、香菜、大蒜等,品種齊全、收獲期長。該基地通過錯峰種植、分梯度種植,確保全年新鮮蔬菜持續上市“不斷茬”。基地蔬菜年產量約200萬斤,主要銷往周邊餡料廠以及各大商超。2022年,九華村蔬菜種植基地帶動周邊群眾增收80萬元。下一步,當地合作社還將繼續流轉1000多畝土地,擴大蔬菜種植規模,進一步提高蔬菜質量和產量,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帶動更多的種植大戶和周邊群眾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近年來,賽口鎮立足科技支撐,提升蔬菜產業質量,通過“合作社+訂單+基地+品牌”的產銷對接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對接長三角及沿海地區銷售市場,實現了蔬菜產銷一體化,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延伸油菜產業鏈,煉出“黃金油”
夏收時節,賽口鎮九華村糧油加工產業綜合體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景象,一袋袋油菜籽堆疊如山,工人們將剛從農戶手中收來的油菜籽倒入榨油機漏斗中,經過機器的加熱、擠壓,初榨的菜籽油便源源不斷地從出油口流出。
待油桶裝滿,工人便將初榨油倒入過濾機器中,過濾提純后,原本渾濁的菜籽油瞬間變得金黃剔透、香氣撲鼻。“現在一天大概消耗油菜籽6000斤,能榨2000斤油,每天的訂單源源不斷。”糧油加工綜合體工作人員潘玉龍說,油菜籽渾身都是寶,除了菜籽油,油枯也可以作為飼料、肥料,每天都有農戶前來采購。
近年來,賽口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油菜經濟”,逐漸形成種植、生產和綜合利用的產業發展格局,帶領群眾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闊步前進。“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把冬閑田利用起來,全鎮油菜種植面積已達3.6萬畝。”賽口鎮黨委書記金文新說,賽口的油菜花不僅成為春日里的一道風景,更是老百姓辛勤耕作的希望。春天油菜花開的時候,踏青賞花帶動了這里的鄉村旅游,也帶動了村民增收。
作為望江縣油菜種植大鎮之一,賽口鎮逐漸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九華村依托糧油加工產業綜合體,著力打造賽口“油菜經濟中心”。“為了讓種植大戶放心種植,自2018年起,該綜合體就與眾多合作社及種植大戶簽訂收購合同,讓種植戶安心種植。每年的5月至7月是綜合體加工油菜籽的時期,種植戶們會紛紛將油菜籽送到綜合體。”九華村黨總支副書記曹竹根說,綜合體面向本村、周邊村及其他鄉鎮收購油菜籽。綜合體建立的第一年,就加工了80噸的油菜籽,在清理、曬籽、運輸等環節,綜合體每年可為當地村民帶來近千人次的務工收入。現在,該綜合體的年產量達12萬斤,并輻射周邊產業發展,去年,該綜合體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0萬元。
九華村糧油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本地的資源和產業優勢,不僅就近收購周邊農戶生產的菜籽和稻谷,還為群眾提供烘干和儲運服務,通過“高價”收購讓利于民,為群眾增收致富增添源源不斷的“微動力”。“原來我是種植其他農作物的,現在種的是油菜,共種了140多畝。現在我們這邊種油菜的大戶和合作社越來越多。”賽口鎮津潭村油菜種植大戶檀根年說。
“賽口鎮是農業鄉鎮,綠色稻米、油菜、有機蔬菜種植是當地傳統種植類主導產業。”賽口鎮鎮長儲琳說,目前,當地正積極申報安徽省稻油輪作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望江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賽口核心區、安徽省萬畝油菜連片種植基地等,通過基地創建,科學有效推進農村產業加速融合和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來源:安慶日報,汪秀兵、陳婭)
- 上一篇:賽口鎮:紅薯種植正當時
- 下一篇:長嶺鎮赤湖村:黃桃豐收掛滿枝 果農增收笑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