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經粉做粑”讓振興路越走越寬

發布日期:2023-08-17 瀏覽次數:1811

小瓦、平房、青磚、廣場,還有進進出出的學生……走進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盤龍中心村盤龍農耕文化展覽館,古色古香的房屋,門前還有一個小廣場,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

“不管什么時候,‘經粉做粑’(‘經粉做粑’是皖西南望江一帶的方言,即根據米粉數量來做米粑,不大手大腳,不鋪張浪費)的老傳統不能丟!”談起當初要不要建造樓房做農耕文化展覽館的事,盤龍中心村建設理事會會長金華金一臉自豪。當初,正是因為金華金的堅持,村里沒有另外花錢建造樓房,而是利用現有的農家宅院建起了農耕文化展覽館。

在盤龍中心村,“經粉做粑”的做法還有不少:室外大型活動需要一個廣場,把村民們晾曬稻谷的稻場拓展、硬化,并在北端搭建一個大舞臺;當家塘淤塞嚴重、雜草叢生、水體發黑,清淤、疏浚,引種荷花,安裝護欄,并砌起臺階方便洗濯;村口、村中有幾棵古老的松樹、香樟和楓樹,有人嫌棄它們太普通,想換成名貴樹種,理事會否決了,用磚塊水泥做成厚實的圍欄,既保護了古樹,又可供村民在樹下納涼休憩;把村北邊樹林中的砂石路修成水泥路,在路邊開闊處安置石椅石桌,成為人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該村不建造高大的廣告牌,也不制作精美的櫥窗,而是巧妙地選擇交通要道或公共場所等醒目位置的房屋山墻,書寫彩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等內容。

“經粉做粑”的做法最終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徜徉在盤龍村中,這里的水泥路十分整潔,路兩旁或種植修剪整齊的大葉黃楊、紅花檵木之類灌木,或用竹籬笆將果蔬與道路隔離開來。只是路面并不像大多數中心村那樣寬闊、筆直,而是隨彎就彎、隨坡就坡。

“正是因為踐行了‘經粉做粑’、就地取材的理念,盤龍中心村建設總體呈現不大拆大建的特征。拆的方面,因為實在影響視線和會車需要,只拆除了12間廚房、豬圈、牛欄之類的輔助用房;而建的方面,唯一的“大興土木”就是村中256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了。”文學村黨總支書記虞小桃說,和美鄉村建設不是一刀切、齊步走,更不是大拆大建。盤龍中心村的“經粉做粑”通過租賃借用、改造使用、保護利用、修飾巧用、配置活用等做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不僅讓村莊美麗起來,更讓群眾實實在在地得到好處。可以預見,該村的鄉村振興之路也一定會越走越寬廣。(通訊員 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