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鎮:特色“水資源”盤活富民“水經濟”
發布日期:2023-08-31 瀏覽次數:1733
望江縣華陽鎮東臨長江黃金水道與九江市隔江相望,南依華陽河與泊湖水系相通,轄區內水田遍布,河道縱橫,有著天然的水產養殖優勢。近年來,華陽鎮積極整合水資源,依托擁江發展理念,不斷鼓勵農戶稻蝦輪作等新型漁業模式,因勢利導,實行稻鱉共生、稻鴨共生等農業新生態模式。
一水兩用,套養產業綻放共富之花
初秋時節,稻田綠意初現,南風陣陣,在華陽鎮金盆湖稻鱉共生養殖基地里,路旁稻田里的稻穗隨風起舞,稻田里的甲魚在悠閑地覓食。
“對于水稻來說,因為有了鱉的幫忙,保證了稻田的生態維護,就不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藥,這樣種出的水稻完全屬于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水稻。”甲魚養殖基地負責人汪長青說道。預計明年春節前,該生態養殖基地將達到年產中華鱉30萬斤養殖規模,年收益近千萬元。
目前養殖基地已經啟動二期投資,在武昌湖腹地一塊設施農業用地擴大甲魚養殖規模,將其作為育苗中轉基地,占地200余畝,在增加企業和村集體收益的同時,帶動周邊100多人就業。汪長青表示,下一步還將建設冷鏈和預制菜供應基地,延伸產業鏈條。“甲魚養殖產業不但帶動了村民就業,鼓了村民的腰包,增加了集體經濟,還盤活了閑置土地,提高了土地的產出效益?!贝筇柎妩h總支書記周省非表示。
發揮水源優勢,“小魚苗”游出“大經濟”
在華陽鎮,像農業生態養殖一樣依托水資源發展的產業還有很多,比如獨特的“魚苗經濟”。 8月下旬,走進華陽鎮永征社區漁業苗種繁育基地,大小不一的魚塘星羅棋布,空中鳥瞰,數百畝魚塘波光粼粼,美麗壯觀,一幅生態農業發展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目前我們這里面積有150余畝,每年培育的品種以“青、草、鰱、鳙”四大家魚為主?!睋私猓@家基地水域的各類魚苗4000多萬尾,分兩季產出,單季魚苗畝產達1000至1500斤。漁民趙家勝介紹道, 一大早他正站在魚塘邊準備捕撈魚苗。
一直以來,永征社區漁業苗種繁育基地依托“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集育苗、精養、技術服務、銷售于一體的漁業經濟,成為江西、湖北以及安慶周邊地區主要魚苗供給地,小魚苗做成了致富大產業。
江水入“蟹塘”,特色產業助增收
8月30日,華陽鎮磨盤村的養殖大戶彭玉高早早來到池塘邊,查看自己那些在水中“橫行霸道”的小家伙成長情況。不出意外的話,他的這一批蟹會在八九月份長成,將為他帶來大約60萬元的收入。
“這段時間氣溫高,是比較危險的時期,每隔兩三天就要把蟹池里的水換一遍?!迸碛窀叩捏π佛B殖基地周邊旱地已改為稻田,塘內排出來的尾水通過管道排入稻田,再引進新的長江水,這樣不僅螃蟹因為長江水的養殖提高了品質,又給稻田增添了有機肥,他養出的螃蟹最高能賣到每公斤150元,比普通螃蟹價格高出一倍。
在磨盤村當地,彭玉高還請了20多名村民幫著一起打理,他們每人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錢,其中有8戶脫貧戶。彭玉高說,目前,他已經流轉了500畝土地,在給群眾做創業示范的同時,吸納同村1名脫貧戶入股自己的農場,每年可分紅3萬元左右。接下來,他準備接納更多群眾參與入股分紅,帶著家鄉群眾一起干,一起過上好日子。
近年來,華陽鎮著力做好做強特色產業“大文章”,探索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徑,發展以特色水產養殖為主的產業模式,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形成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產業發展新格局,讓百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歡快。 (通訊員: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