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鱔魚養殖拓寬致富路
發布日期:2023-09-19 瀏覽次數:1279
9月11日凌晨,望江縣高士鎮童嶺村小山片的鱔魚養殖基地里人聲鼎沸,工人們趁著夜色,將捕撈上來的鱔魚裝車發往全國各地。“我們凌晨將鱔魚撈起來,天亮就能運到南京、上海等地的市場,中午就能端上餐桌。”童嶺村鱔魚養殖大戶王運和高興地說。
每年7月至9月都是鱔魚黃金生長期,等到臘月鱔魚生長完全、個頭大時,才會大批量供應市場,但是王運和的養殖基地,一年四季都有鱔魚供應。這得益于王運和自己摸索出來的大棚育苗技術。
2019年,王運和的養殖基地大批量的鱔魚因病死亡,損失慘重,怎么提升養殖技術、預防鱔魚發生病害迫在眉睫。“我們偶然從網上看到泡沫箱鱔魚育苗實驗,便萌發了鱔魚育苗的想法。”王運和說,通過網上請教專家,并前往湖北實地考察學習和一年多的反復實驗,他前后共投入20多萬元建成了1座200多平方米的鱔魚育苗大棚。
大棚建成后,王運和不僅能在育苗期篩選優質鱔苗,還能精準把握鱔苗投入外塘網箱時間,避開陰雨天,防止鱔苗因受涼生病而痙攣死亡,造成經濟損失。大棚隨時可以育出鱔苗,鱔魚銷售也從往年的僅臘月銷售變為常年銷售。
2022年,王運和的40余畝鱔魚養殖基地創收達130多萬元,比未建育苗大棚時收入翻了一倍。“2023年,我的大棚共育苗16000多斤,預計收入150多萬元。”王運和說。
攻克了技術難關、解決了養殖難題之后,王運和又化身為“農村科普帶頭人”,向其他鱔魚養殖戶推廣大棚鱔魚育苗技術,帶動周邊群眾提高養殖技術、增收致富。
2022年以來,王運和先后幫助童嶺村養殖戶建造了7座鱔魚育苗大棚。對于沒有能力建造鱔魚育苗大棚的養殖戶,王運和通過租借大棚的方式供其使用。“開始大家對這種養殖模式非常不信任,通過仔細講解和實際使用過后,現在,大家對這種養殖模式很認可。”王運和說,截至目前,他共帶領50多名鱔魚養殖戶學習掌握了鱔魚大棚育苗技術。
在革新鱔魚養殖技術的基礎上,童嶺村也在積極構建“種苗—養殖—回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鱔魚全產業鏈。“2022年,我村建立了‘黨總支+合作社+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成立望江縣童山鱔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鱔魚養殖散戶進入合作社、分享養殖技術、穩定銷路等方式,讓鱔魚養殖向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童嶺村黨總支書記童竹應說,下一步,童嶺村計劃建立鱔魚交易市場和鱔魚食品深加工廠房,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發揮“童嶺鱔魚”品牌影響力。(來源:安慶日報,通訊員汪秀兵、黃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