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秸”盡全力抓禁燒,“稈”盡其用促發展
發布日期:2023-10-13 瀏覽次數:1528
當前正值秋季秸稈禁燒重點時段,望江縣堅持疏堵結合打好“禁燒”和“利用”兩手牌,持續營造“不能燒、不用燒、不愿燒”的禁燒氛圍,保護生態環境,助推縣域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
嚴格管控,確保不能燒。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構建 “縣級領導包鄉鎮、縣直單位負責人和鄉鎮負責人包村、鄉鎮干部和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的縣、鄉、村、組、戶五級聯防責任體系。不斷壓實網格化監管責任,縣級成立13個秸稈禁燒督查巡查組,開展包保督查和交叉互查,各鄉鎮均組建了秸稈禁燒專項督查小組開展全天候督查和不定期巡查,每個村分別成立了2支以上應急滅火隊伍,開展上戶政策宣傳和田間地頭巡查滅火工作。強化技防+人防雙重監管方式,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縣域遠程視頻監控系統( “藍天衛士”工程),對全縣區域24小時進行不間斷實時監控,一旦發現煙霧火點通過移動終端即時預警,鎮、村、組相關包保人員和滅火隊伍第一時間趕赴煙霧火點現場進行撲滅,嚴防嚴打第一把火,“不能燒”已成為群眾共識。
消化利用,確保不用燒。全縣共有各類農作物種植面積160余萬畝,年產生農作物秸稈近60萬噸,可收集秸稈量達48多萬噸。著力在完善收儲機制、培育收儲主體上狠下功夫,全面優化縣內秸稈收儲轉運網絡布局,建立秸稈營銷體系,培育壯大了一批秸稈收儲轉運經紀人,全縣累計建成標準化收儲中心19家,臨時收儲點365個,做到了“村有堆放點、鄉鎮有收儲站、縣有收儲中心”,實現秸稈收儲轉運網絡無死角、全覆蓋,打通農作物秸稈收儲轉運“最后一公里”,2022年共發放16家企業秸稈外運出縣獎補項目資金近200萬元,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11%。
培育主體,確保不愿燒。緊緊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依靠科技支撐,以秸稈資源化、產業化利用為主線,走出一條變廢為寶的秸稈產業化利用新路子。全縣產業化利用秸稈達23.2萬噸,其中肥料化5.4萬噸、原料化2.2萬噸,基料化1.3萬噸、飼料化4.2萬噸、能源化10.1萬噸,產業化利用率51.5%,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率達到27.38%。培育年產業化利用秸稈規模達500噸以上企業共計28家,年利用秸稈77123噸,從業人員533人,年產值24226萬元,“小秸稈”正成長為群眾致富的“大產業”,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者共贏。(通訊員 胡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