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頭版】望江:奮越“雷池”展新圖
發布日期:2023-12-27 瀏覽次數:2630
一面負山、三面臨水,長江過境流程65公里,擁有武昌湖、泊湖、青草湖、嵐桿湖、焦賽湖5個淡水湖,這是望江的自然風貌。
雷池故地、三孝故里、桃花之源、黃梅戲鄉,這是望江的悠長歷史。
物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素有魚米之鄉、白云之鄉美譽,這是望江的發展優勢。
2023年,立足資源優勢,瞄準工業立縣強縣的目標,望江縣搶抓機遇、銳意進取、敢闖敢拼,全力沖刺奔跑在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
這一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85萬畝,稻魚、稻蝦等綜合種養21.5萬畝,年產優質稻谷40萬噸以上,稻米深加工及副產品綜合利用項目、綠色食品產業園等建設穩步推進。
這一年,1000余家紡織服裝企業、3000余家童裝電商中小微企業、20余萬紡織服裝從業者,紡織服裝企業全產業鏈集群式發展格局形成。
這一年,“清潔望江”行動全域推進,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房前屋后、街頭巷尾,清掃路面、修剪綠化帶、清除雜草、打造小菜園等“五小園”,從做給群眾看到帶領群眾干,和美鄉村展新顏。
12月8日,在望江縣潤華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棉紡產品。 全媒體記者 江勝 通訊員 方明 攝
沃野新
一產“接二連三”,“農頭工尾”大有可為
沃野千里、萬畝成片。寒冬時節,賽口鎮大河村種植大戶朱茂恒承包的320畝地里,綠油油的油菜正在生長。
“以前農田東一塊、西一塊,比較分散,不好耕種,一年最多只能承包50畝。”朱茂恒說。
朱茂恒務農40余年,這一切在去年發生了變化。
2022年4月,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聯合公布2022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望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現代農業產業園耕地面積40.43萬畝,農業人口16.03萬人,總計劃投資22.93億元。今年3月通過中期評估。
賽口鎮大河村,擁有糧田面積1萬余畝,旱田面積2000余畝,是望江縣九大萬畝圩口中單個村形成的獨立萬畝圩口之一,也是望江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賽口核心區。為推動農田“優質、集中、連片”,大河村將全村12087畝土地全部流轉到村集體,按一塊田、一條路、一條溝的格局整體布局,土地面積增加了200多畝。同時村委會與8個種植大戶共同成立“安慶大河農業社會化服務有限公司”,村集體占股51%,大戶以機械設備、人才技術、管理經驗等折股占49%。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對萬畝良田進行公司化管理。
朱茂恒是8個大戶之一。“現在種田既省力高效又節約成本,由公司統一提供優質稻油品種,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采購銷售農資產品,降低了耕種成本10%、農資成本20%,產量增加了20%,今年大約能賺40余萬元。”朱茂恒表示。
守好“糧袋子”、拎穩“油瓶子”,離不開農業產業化。望江縣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做文章,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跑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望江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有稻米加工企業13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年加工能力50萬噸;擁有菜籽油加工企業16家,年加工能力12萬噸。大河村的米、油、龍蝦及大棚蔬菜,經過深加工,依托“大河”品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位于望江經濟開發區的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公司年生產大米達30萬噸,大米、米乳、米淀粉等系列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地。”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田元元介紹說。
為促進糧食穩定高產,該公司在望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擁有2.1萬畝大治圩基地,主要種植優質專用糧食及有機稻米等,并通過大數據平臺,建立了從“農田到餐桌”水稻安全溯源系統,有效解決生產端“種好”、消費端“吃好”問題。
今年6月份,該公司總投資5.1億元的稻米深加工及副產品綜合利用項目開工,引進菜籽油、米糠油深加工數字化生產線及精深加工生產線,生產米糠油、菜籽油及米糠蠟、谷維素、脂肪酸等深加工產品。“通過這個項目,我們進一步把稻谷產業鏈條中的衍生品‘吃干榨凈’,提高農作物的附加值,投產后每年可為公司增加10多億元產值。”田元元說。
望江縣以優質水稻和油菜主導產業打造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在做優“一產”基礎上,大力推動稻米和油菜深加工,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讓一產“接二連三”,提升價值鏈,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今年,“望江大米”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該縣農產品加工值預計達173億元。
招牌亮
紡織產值預計超150億元,全行業全品類全覆蓋格局形成
“寶寶們,這條褲子面料柔軟,包邊邊條,來看看細節……”“拿捏不準尺碼,留個身高、體重,主播來推薦,都是現貨,現拍現發貨……”12月7日,位于望江經濟開發區的童裝城直播基地,200余個直播間內,主播們輪番上陣,介紹著“望江產”的各類童裝。
直播基地對面的童杰制衣有限公司的倉庫內,十余個工人忙得熱火朝天,釘扣、鎖眼、熨燙、打包、貼面單……
工廠制衣、直播帶貨、倉庫發貨,在望江,這是大多數服裝企業的經營模式。
“童裝城立足青年、大學生、農民工返鄉創業,吸納小微企業入駐孵化,為小微企業搭建創業平臺。目前園區入駐各類企業400余戶,注冊公司達700余家。童裝城內平均每日網絡快遞發貨量約20萬單,年網絡銷售額超25億元。”望江縣農民工返鄉創業辦公室主任劉金紅介紹。
除了童裝城,望江縣還有示范創業園、亮亮科技園、望江服裝城等產業平臺,建有8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與中紡聯、中棉所、東華大學等10余家行業協會、科研院校形成了長期而緊密的合作關系。該縣目前集聚童裝電商中小微企業3000多家、直播團隊1152個、從業人員5萬余名,日均童裝電商快遞量30多萬單,擁有童裝商標2793個,童裝網銷額年近80億元,居全國第四、中部地區第一。
紡織服裝是望江傳統優勢產業,該縣素有“家家植棉、戶戶搗衣”的傳統,過去是棉花種植大縣,現在是全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安徽紡織服裝第一縣。全縣紡織服裝企業達到1014家,形成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態勢。
申洲針織(安徽)有限公司是望江縣紡織服裝企業的龍頭,建成三期服裝生產線和印繡花等配套體系,日產能40萬件,成為安徽省最大的服裝生產出口企業。
“我們是李寧、安踏、優衣庫、喬丹等品牌的代工廠,每年制衣1億件,今年產值預計20余億元。”申洲針織(安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沈冬表示。
為提高智能化生產能力,今年該公司投入5000萬元用于技改,實現縫紉工序單元區域自動化,生產效率提高15%—20%。近年來,該公司已累計投入3億元技改資金,用于智能化轉型升級。同時加強與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合作,致力于全自動機器人的研發,提高生產效率。
一個產業的發展壯大,帶來的是人才、勞務歸流,讓更多的年輕力量扎根縣城。
“目前每個月工資六七千元,還方便照顧年紀大的父母和上小學的孩子,比外面月入萬元的薪資更吸引我,于是2021年我就從寧波回鄉了。”丁克義說。
在申洲針織9000余名員工中,80%是返鄉人員。而望江縣65萬人口中,從事紡織服裝研發設計、服裝加工、品牌營銷人員已達20萬人。
2023年,望江縣堅持紡織服裝主導產業不動搖,做大做強做長紡織服裝產業鏈,共引進雅鹿(安徽)服飾、頤脈傳媒直播電商產業園等億元以上紡織服裝項目15個,總投資31.9億元。全縣年可軋花10萬噸、生產紗線13.4萬噸、服裝5億件,形成從頭到腳、從里到外、從老到少、從夏到春的全行業全品類全覆蓋發展格局,今年全行業產值預計超過150億元。
家園美
“清潔望江”行動,推動“一域美”轉為“全面美”
冬日暖陽下的雷池鎮雷江村,道路兩側人家的房前屋后收拾得整整齊齊,院內地面干凈整潔,家家戶戶“微改造、精提升”,建設“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家畜圈養起來,和美鄉村提“顏”增“質”。
“我們村是望江縣第二大村、戶籍人口7320人,‘清潔望江’行動開展以來,村民們養成了垃圾入桶、家禽圈養、雜物整齊擺放等良好的衛生習慣。村里還利用光伏發電等項目資金,安排了33個公益性崗位,負責村里公共區域的衛生保潔。同時通過‘門前三包’、村規民約、信用積分等長效機制,讓村民自覺管好房前屋后的環境。”雷江村鄉村振興專干陶善美表示。
雷池鎮東洲村村民謝長霞家中有0.5畝菜地,村里用木質柵欄將菜地周圍圈起來,既美化的環境又劃定了種植范圍。她還想在路邊種些花草,美化村莊環境。“我家買了5個垃圾桶,垃圾收集起來扔進村里的大垃圾箱,有專人來清運。”謝長霞說,現在大家都重視衛生環境,村莊干凈整潔多了。
雷池鎮僅是“清潔望江”行動的一個縮影。
清理坑塘溝渠、修剪路肩雜草、美化庭院環境……9月份以來,望江縣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做法,開展“清潔望江”專項行動,推進村莊環境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轉變。
該縣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格局,125個縣直單位包保幫扶135個村(社區),5385名黨員干部結對包保32670戶農戶,從小事做起,幫助群眾搞好衛生,從做給群眾看到帶領群眾干。
目前已打造體現鄉土特色風貌的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小竹園、小禽園等“五小園”2500余處,整理院落8000余個,評選美麗庭院約400戶,動員全縣沿線農戶開展道路治理行動,建成黑化道路205公里,平整拓寬及適度改造主次道路路口80余處,道路沿線栽種各類樹植1萬余棵,推動“一域美”轉為“全面美”。
在資金保障方面,望江縣爭取國家及省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9個,整合涉農資金2.3億元用于人居環境整治。安排財政資金7000余萬元,建立城鄉環衛一體化長效保潔機制,建成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站7座,配備生活垃圾運輸車39輛,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
如今,群眾們自覺參與建設和美鄉村中的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一個個煥然一新的村莊告別了“臟亂差”,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群眾生活更宜居。
環境美起來,為鄉村旅游帶來人氣。如今,賽口、漳湖、太慈、涼泉等鄉鎮,已初步形成“鎮鎮有特色,四季有時令瓜果”的全域農旅產業新局,帶動周邊農家樂、露營休閑、手工體驗等鄉村旅游。同時借助于油菜花節、龍舟節、豐收節等一批節會平臺,展示望江形象、唱好產業大戲,讓鄉村更有看頭、逛頭。
良好的環境,也推動了招商引資持續升溫加熱。今年來,望江縣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4個,協議總投資104.8億元。在做強紡織服裝、綠色食品深加工兩大產業的同時,推動小型電子器件、新能源產業組件、汽車零部件、倉儲冷鏈物流、電商、現代服務業等新興業態競相發展。
“下一步,望江將延續爬坡過坎的沖勁、保持滾石上山的韌勁,錨定‘1+2+N’發展思路,抓機遇、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努力把宏偉藍圖轉化為經濟富強的‘發展指數’、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望江縣委書記汪久清表示。(來源:安慶日報,雷琳琳、方明、嵇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