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縣推動實現一季度“開門紅”三十條措施

發布日期:2024-02-05 瀏覽次數:61278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省、市、縣委全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堅定不移大抓產業、大抓項目,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奮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快“四上”企業培育

工作目標:建立“四上”企業培育清單,力爭培育“四上”企業主體48家以上。

工作舉措:

1.完善“四上”企業培育“每月會商、雙月調度、季度通報”機制,完成規下工業企業和新投產項目入規摸排,確定2024年擬培育入規企業名單。(牽頭單位:縣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縣科經局、商務局、發改委、住建局、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2.開展規上工業企業縣干大走訪活動,加大工業企業申報入規指導力度,推動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5家。(牽頭單位:縣科經局,責任單位:縣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3.組織召開建筑企業座談會,加快棚改雙限房面向市場銷售,做好濱河壹號新項目服務指導,培育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1家。(牽頭單位:縣住建局)

4.分解年度限上商貿企業培育目標任務,建立限上商貿企業培育庫,對2023年四季度以來注冊的商貿企業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抓好跟蹤服務工作,新增限上商貿主體30家以上。(牽頭單位:縣商務局,責任單位:縣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5.以現有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2000萬元的服務業企業為重點建立培育庫,積極開展走訪調度,摸清情況,開展幫扶,幫助企業穩定生產,培育規上服務業企業2家,實現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超7100萬元,同比增長10.9%以上。(牽頭單位:縣發改委,責任單位:縣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二、保障春季農業生產

工作目標:開展春季農業科技服務活動,完成農林牧漁產值13.61億元、增長4%,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達7.5%。

工作舉措:

6.加強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組織200余名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走訪一線,實行包村聯戶,做到“面對面”服務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及農業園區(農場)、基地、示范片(點)全覆蓋,指導農民轉變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牽頭單位:縣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鄉鎮、街道)

7.制定《望江縣2024年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工作意見》,明確目標,細化措施,層層壓實責任,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大力實施油菜單產提升行動,建立2個周年稻油模式省級精耕細作示范點,抓好油菜綠色高產高效行動23個百畝田、10個千畝方、1個萬畝片建設。(牽頭單位:縣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鄉鎮、街道)

8.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推動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大力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重點推進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嶺南肉牛(望江)產業集群項目簽約落地。加快望江縣養殖水域灘頭規劃和武昌湖種質資源保護區規劃編制,通過專家評審;新增稻漁綜合種養0.8萬畝。(牽頭單位:縣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委、資規局、生態環境分局、鄉村振興局、林業局、水利局、供電公司,各鄉鎮、街道)

9.加大國家產業園創建重點項目推進力度,望江縣綠色食品加工園(一期)廠房建設完成工程量75%以上,陶寓路建設項目基本完工;科創中心實驗樓完成竣工驗收,實驗室投入使用;稻米深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完成工程量35%以上;長江流域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基地項目工程基本完工,運營公司進場運營;數字農業平臺建設項目完成工程量70%以上;皖西南(望江)智慧云倉城項目力爭開工建設。(牽頭單位:縣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縣資規局、重點工程建設中心、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三、助力工業提質升級

工作目標:開展助力工業“擴量提質增效”行動,完成規上工業產值22億元、增長12.6%;開展助力企業“招工招聘”行動,新增用工3000人以上,其中返鄉創業1300人以上。

工作舉措:

10.完成《加快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兩年行動方案》《童裝產業發展三年規劃》編制,高標準籌備第二屆童裝大賽。(牽頭單位:縣科經局)

11.推進“互聯網+金融”賦能紡織服裝中小微企業發展試點,建成望江紡織產業管理平臺并上線投運。加快“一平臺兩中心”建設,完成望江服裝城互聯網平臺建設方案制定和印染中心規劃設計。(牽頭單位:縣科經局,經開區,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商務局)

12.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中國服裝協會加強對接,建立健全戰略合作機制,選定2024年合作項目,制定合作項目實施方案。(牽頭單位:縣科經局)

13.加快推進國聯二期、雅鹿服飾、聯河稻米深加工等11個開工項目建設進度,完成三問家居、德峰紡織等9個前期項目,爭取開工建設。(牽頭單位:縣經開區,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科經局)

14.舉辦“城暖農民工,返望直通車”活動,組織在外望江籍務工人員包車集中返鄉。大力開展“春風”招工活動,春節前后舉辦招聘活動不少于100場次。加強與薪龍網等數字化區域平臺合作,助力企業“招工招聘”,更好滿足多元化用工引才需求,形成線上線下招工新局面,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縣人社局,責任單位:縣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四、激發商貿經濟活力

工作目標:完成限上社消零4.05億元、力爭增長15%。

工作舉措:

15.舉辦2024年望江春晚、新春游園燈會以及年貨節等系列賀新春活動,提升市場消費信心,釋放市場消費活力。(牽頭單位:縣文旅體局、融媒體中心、商務局,責任單位:縣重點工程建設中心、城管局)

16.制定第八屆油菜花系列賞游及雷池飛歌活動方案,打造望江特色文化品牌,著力滿足群眾文化消費需求,提升群眾幸福感。(牽頭單位:縣文旅體局,責任單位:縣招商中心,各鄉鎮、街道)

17.加快鶴灣小鎮建設,完成雷陽路美食街區建設,持續優化消費供給。(牽頭單位:縣重點工程建設中心、雷陽街道)

18.推動旺江紡織外資項目落地,引導企盈汽配、高潔日用品等企業開展外貿進出口業務,抓實宣臻、旭眾等企業商品出口工作。鼓勵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等重點展會及線上展會,以“線上+線下”新模式開拓國際市場,完成外貿交易額1500萬元。(牽頭單位:縣商務局,責任單位:縣科經局、經開區)

19.引導企業建設規模化直播基地,帶動傳統電商企業開展直播電商業務。開展“公益助農”直播、社區團購等促消費活動,發揮電商職能,助力農產品上行。舉辦電商專業知識培訓不少于6場,完成全縣電商網銷額24億元以上、同比增長超10%。(牽頭單位:縣商務局,責任單位:縣科經局、農業農村局、經開區)

五、狠抓重點項目建設

工作目標:完成重點項目投資15億元。

工作舉措:

20.實施有效投資專項行動,編制不低于1000億元的動態項目儲備庫,抓好重點項目申報入庫工作。用好1000萬元項目前期經費,做好重點項目開工前期工作。(牽頭單位:縣發改委,責任單位:縣科經局,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21.舉辦2024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推動重點項目加速建設、投產達效。(牽頭單位:縣發改委,責任單位:縣重點工程建設中心、科經局、經開區)

22.推進片區更新引領行動,開工建設寶塔河清淤駁岸、通港路改造升級工程。完成文匯路(奎文路-長河路)、白云北路(逸仙路-長河路)停車場2條市政道路建設,推進東外環路(長青路-高速口)等6條市政道路建設。(牽頭單位:縣住建局、重點工程建設中心,責任單位:縣資規局,經開區,華陽鎮、回龍街道)

23.加快華陽河蓄滯洪區工程(望江標段)、幸福河南站工程、東興圩中型灌區、花涼亭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漳湖圩漳湖站工程等水利建設進度。(牽頭單位:縣水利局,責任單位:各鄉鎮、街道)

24.整合銜接資金3.2億元,完成58個銜接資金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其中首批到村項目34個全部開工建設,資金撥付率超30%。(牽頭單位:縣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各鄉鎮、街道)

六、推動發展環境優化

工作目標:爭取各級各類專項資金22億元以上,新增信貸15億元以上,其中普惠性信貸新增1億元以上。處置低效用地1000畝以上,“標準地”出讓200畝以上,切實保障要素供給,力爭營商環境整體指標進入全市第一方陣。

工作舉措:

25.加強全年收入預測和分析,做好收入計劃分解,明確財稅部門、鄉鎮(街道)和經開區年度收入計劃。搭建政銀企擔信息交流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雙招雙引”項目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牽頭單位:縣財政局、稅務局,責任單位:縣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26.梳理各類項目用地批準征收、招商引資項目落實、跟進用地報批進展情況,完成用地計劃和供地計劃編制。啟動東環路擴建、中醫康養中心等重點工程項目用地報批400畝以上。(牽頭單位:縣資規局,責任單位:縣經開區,各鄉鎮、街道)

27.舉辦“望江人·桑梓情,共識共為促振興”2024迎新春謀發展座談會,推動成立望江全國商協會聯盟,加快異地商會建設。(責任單位:縣招商中心、企服中心、工商聯,各鄉鎮、街道)

28.完成工業企業十強、商貿業服務業十強、農業建筑業十強及優秀民營企業家評選,舉辦全縣民營企業家表彰大會。召開“助企望事通”“政企面對面-企業家懇談會”,舉辦“宜企暢聊”企業家座談、“企業連連看-供需對接”“蒲公英”培訓等活動3場次以上。(牽頭單位:縣企服中心,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科經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經開區)

29.開展2023年度企業訴求“清零”、涉企政策兌現“掃尾”行動,強化聯系包保全覆蓋走訪,完善企業訴求交辦督辦機制,推行企業訴求“早發現、早干預、早解決”。集中兌現2023年“全年紅”等政策。(牽頭單位:縣企服中心,責任單位:縣科經局、商務局、發改委、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經開區)

30.研究制定《2024年度創牌工作任務分工方案》,明確創建活動時間、任務、責任清單,扎實推進國家級和省級品牌創建工作。(責任單位:縣發改委、市場監管局、民政局、衛健委、資規局、農業農村局、交通局、商務局、林業局、水利局、退役軍人事務局、教育局、文旅體局、信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