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鎮天河社區:“顏值”與實力并存,整治和發展共抓
發布日期:2024-03-16 瀏覽次數:2405
走進望江縣華陽鎮天河社區,農家院落干凈整潔,水塘溝渠清澈見底,高標農田集中連片,一幅舒適宜人的田園風光徐徐展開……近年來,天河社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持續美化靚化村莊環境,打造“顏值”與實力并存的美麗鄉村。
春節期間,煥然一新的鄉村小道和健身廣場,讓返鄉過節的居民們驚嘆連連。“才一年沒回家,沒想到家鄉的變化已經這么大了,我年初出門的時候,這里還是個雜草叢生的廢棄水塘,現在就變成了大廣場了,又是全新的健身器材,又是綠油油的青草地,墻面還作了畫,簡直太美好太愜意了。”回家過年的孫家洲村民嚴文強感慨地說道。
這已經不是天河社區第一個廢棄水塘改造文化廣場的例子了,近兩年來,該社區對轄區內大大小小多個廢棄水塘和荒地進行改造提升,建設文化廣場,并投放健身器材、籃球架或鋪設草坪,供群眾健身散心。目前轄區內總計美化墻面1300平方米,現有籃球場2處,投放健身器材3處。每天傍晚到廣場的健身器材上面扭一扭、動一動,已經成為村民固定的“夜生活”了。這樣的改造提升,不僅豐富了群眾體育文化生活,增進鄰里溝通減少矛盾摩擦,還有效提升了鄉村顏值,贏得了村民的交口稱贊。
在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的過程中,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也快馬加鞭地緊跟步伐。該社區結合村級光伏扶貧公益性崗位的開發,13名公益性崗位人員深入街頭巷尾,定期清理雜草垃圾。在道路兩旁布花增綠,持續維護好“天藍、水清、街凈、村美”的村容村貌。圍繞“人人都是參與者,個個都是主力軍”,全年累計開展33次鄉村振興大講堂,面對面講解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結合縣級包保單位和鎮級包保干部上戶宣傳,發放2200余份清潔行動宣傳單。還利用抖音短視頻等媒體,發布清潔行動短視頻40余期,累計播放量達50余萬,不僅讓群眾直觀地了解到社區清潔行動的成效,還讓更多身在異鄉的游子感受到家鄉的變化,激發了返鄉投資興業的熱情。在宣傳的同時,做好黨員設崗定責和“美麗庭院”“衛生清潔戶”創建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和人居環境考核方案,落實村民“門前三包”責任制,引導群眾改變不良習慣,當好“主人家”、掃好“門前雪”,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積分制管理”相結合,激勵村民爭創先進,推動人居環境由“一時美”向“持續美”轉變,提升居住舒適感,打造景美水美人更美的美麗鄉村。
水塘溝渠不僅是村莊靚麗的風景線,更是農田灌溉的生命線。2023年,該社區通過“兩商銜接”收集民意,一事一議項目申報,先后對轄區2200米的隔堤溝、600米的三元宮干溝和1400米的南部溝共三條溝渠完成清淤工作,對年久失修的水塘修建護坡。同時,為鞏固清淤成果,確保河道長期保持整潔,將責任落實到包片村干和村民小組長,建立定時巡查整改工作機制,從根本上預防河道沿岸環境整治“不深入、不徹底、不長久”問題,確保河道整治工作常態化推進,切實呵護好轄區水源。
為提升轄區農業現代化水平,把“糧田”變“良田”,促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綠色化、特色化,天河社區提前謀劃,積極對接,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加速實施。“以前這里都是‘小塊田’‘巴掌地’,澆水是土溝溝,田間地頭沒有機耕道,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產出收益低。這次社區推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大大提高我們農業生產的機耕化水平。”團結片居民嚴東斌說道。自去年冬天開始高標項目便緊鑼密鼓地推進,田里大型機械來回穿梭開展推土作業。經過推土機、挖掘機推平地壟、清運積土等系列作業,原來零散的小塊田、溝渠和林地變成了集中的大塊田,實現渠、溝、路全配套。在高標準農田項目施工前夕,社區曾多次組織村民開展板凳會,廣納民意,廣集民智,化解糾紛,宣傳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對農業生產的意義,扎實地鞏固了群眾基礎,為高標準農田項目的順利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期間,社區結合當地道路設施,對該區域1.1公里的中心路進行硬化,該路段不僅貫通高標準農田、連接村莊,還直通通港路公路主干道。此外,還對高標準農田項目附近的另一條連接溝渠、農業大棚與通港路公路主干道的支路約450米,也完成了路面硬化。隨著一條條鄉村小道的改造提升,不僅讓村莊風貌更加干凈整潔,還為居民出行提供了保障,更是為農業的交通運輸帶來了便利,有效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生產,提升了農業機耕話水平。
美麗與實力并存,一直是天河社區努力的目標。在抓好鄉村軟實力的同時,也要強化村集體經濟的硬實力。近年來,該社區一直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首要工作目標,一方面,利用扶貧資金建設總建筑面積約4220平方米的倉儲基地4棟,通過出租的方式每年可為集體增收16萬元。另一方面,積極盤活閑置資產,緊抓區位優勢,利用周邊童裝城發展和濱江新城開發契機,廣招商戶,將閑置的村部大樓、老村部、老小學等閑置的固定資產有效盤活,進一步提升社區租賃收入。此外,該社區并不止步于當下傳統租賃經濟帶來的收益,堅持創新新路徑,尋找新出路。為培育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社區通過多方考察學習先進做法,結合自身實際開展艾草種植項目,科學制定“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短平快產業發展之路。積極對接摸索種植方法,利用轄區邊角空地,在長嶺路河道兩側種植艾草50畝,雇傭當地村民進行管護,不僅直接帶動村民增收,更讓周邊農戶看到農業發展的新路子。2023年共收割兩茬艾草,累積收入1.3萬元,待后期艾草長勢旺盛,成本投入相應減少后,利潤將會節節攀高,市場前景可觀。通過一系列的探索和多措并舉的發展,2023年天河社區村集體經濟達到了162.39萬元。涓涓細流匯成江河,社區將繼續堅持多點開花的發展思路,促進村集體經濟結下碩果累累。
下一步,天河社區將以全域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以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抓整治、優環境、利農耕、強經濟、促發展、增福祉,外修顏值,內煉實力,讓硬實力軟實力同步提升,促進村莊更美麗、經濟更發達、村民更幸福,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通訊員 許紅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