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泉鄉:最是一年春好處 新稻再生喜春耕

發布日期:2024-04-22 瀏覽次數:1807

鋤草農夫趁晚晴,田園處處競春耕。眼下正值水稻種植關鍵期,在望江縣涼泉鄉湖濱村的稻田里,幾名農機手駕駛著插秧機在田間穿梭,轟鳴聲此起彼伏,嫩綠的秧苗被有序地插進水田,轉眼之間,一塊塊水田便披上了新綠的“外衣”。

201.jpg

近年來,涼泉鄉將再生稻種植作為確保糧食安全、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加大再生稻種植技術示范推廣力度,提高農田畝均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據了解,再生稻是一種水稻種植模式,種一季收兩茬。它利用收割后的稻樁繼續發苗長穗,只需要通過保留適當高度的稻樁和施肥培育,而不用從種子階段重新生長。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時間更少,兩個月后便能再收一茬。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降低成本、節省資源、收益較高等優點。避免了部分農業災害,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降低了種植成本,同時也減少了育種、翻耕、插秧等流程的人力成本。

為確保播種、育秧及種植工作的順利進行,涼泉鄉加大技術指導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觀摩等方式,向廣大農戶普及再生稻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同時,積極協調農資供應,確保種子、化肥、秧苗等農資的充足供應和價格穩定。

涼泉鄉的種植大戶羅貫紅今年計劃種植水稻一千余畝,其中僅再生稻就達500多畝,是當地再生稻種植規模較大的農戶之一。羅貫紅表示,再生稻雖然技術要求較高,但產量高、效益好,是增收致富的好途徑。為了搶抓農時,提高種植效率和質量,他早早地就開始了備耕工作,購買無人插秧機、高速插秧機等先進農機具,聯系創辦了星宇育秧工廠。

“春耕時間緊,秧苗數量要求又高。多虧了鄉里支持,新建一個育秧工廠,有了全自動育秧播種流水線,效率相比以前的人工育秧,提高十倍以上,而且秧苗的質量和成活率也大大提高。”羅貫紅笑著介紹道,高科技的育秧方式,不僅滿足了他一千多畝地的秧苗需求,還能為鄰里提供秧苗,實現銷售盈利。

涼泉鄉農技站長華柏根表示,育秧工作時間周期長、技術含量高,今年涼泉鄉再生稻首批育秧從3月7號開始,整個過程將持續一個月,之后方可進行后續的插秧工作。傳統的人工育秧方式效率低、成活率不高,而現代化的育秧工廠能夠提供優良的水、肥、溫度等條件,讓秧苗健壯早發。為切實提高育秧效率,節約種植成本,涼泉鄉牽頭創辦了三個專業育秧工廠,為涼泉鄉春耕生產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統計,涼泉鄉今年種植再生稻超過1.3萬畝,其中第一茬畝產可達1300到1400斤,第二茬可達600到700斤,預計年產糧可達2600萬噸。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再生稻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等方式,鼓勵更多農民參與到再生稻種植中來。同時,還將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為再生稻種植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涼泉鄉黨委副書記李平說。(通訊員 姚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