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為產業發展賦能 助農貨“出村進城”
發布日期:2024-04-16 瀏覽次數:4152
4月14日清晨,望江縣太慈鎮白蓮洲村的半山茶家庭農場,薄薄的水汽宛若輕柔的面紗般籠罩著山上的茶園。氤氳之中,茶農們穿梭著,靈巧的雙手在青綠的茶尖上快速飛舞……
“我們望江小氣候好,土好水好茶葉好。”在采茶現場忙碌著的半山茶家庭農場負責人徐美志介紹說。“我們茶場目前茶葉種植面積突破200畝,整體收入達到80萬元。”
徐美志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望江縣茶葉產業協會顧問。實際上,自1988年大學畢業以來,徐美志始終堅持在做一件事:在望江縣內推廣茶葉生產制作技術。
2022年,望江縣供銷社牽頭成立縣茶葉協會,整合供銷合作社系統的資源優勢,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助力望江茶產業發展。在望江縣供銷社的支持下,縣茶葉協會邀請到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院長、教授李大祥,高級評茶員、高級制茶師徐美志出任本協會技術顧問。
同時,望江縣供銷社還多次組織以“望江云尖”為代表的茶商參加安徽省茶博會;通過各類展銷會展示、銷售農戶種植茶葉;在雷池娃望江特產館設立專柜銷售望江優質茶葉;舉辦“踏青問茶,巧手添香”為主題的望江春茶采制系列活動并挑選本縣30家茶葉生產單位展示、展銷今年新茶……在線上依托“832平臺”等電商平臺進行網絡銷售,通過線上直播等方式拓寬銷路。
經過幾年發展,望江縣供銷合作社系統培育了一批實力強、信譽好的茶葉市場主體,創辦了一批茶葉專業市場、領辦了一批茶葉專業合作社、組建了電商渠道,望江縣茶葉產業協會獲評4A級社會組織。
今年,望江縣茶園面積已有7000余畝,其中新開面積300余畝,采摘面積達4000余畝,年干茶產量達67500公斤,產值5000萬元。“望江云尖”“翠嶺云尖”等品牌的茶葉銷往全國多個城市,望江縣茶葉品質、形象大幅提升,一條條“茶葉生產線”在各茶鄉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茶葉產業的發展,正是望江縣供銷社在為產業發展賦能,助農貨“出村進城”方面所取得成效的縮影。這一點在數據方面同樣可以體現——2023年,按統計口徑,該社全年全系統實現銷售總額 22.249億元,與2022年同比增長25.28%,其中農產品銷售額15.27億元,與2022年同比增長19.76%。
說到助力產業發展,望江縣推行的“黨建引領、村社共建”合作模式收效明顯——該縣充分發揮村“兩委”行政優勢和供銷合作社市場優勢,培育村級供銷合作社,推動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和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從而實現產業提質增效,群眾就業增收。
“過去,我們村農戶養殖產業分散不成規模,缺技術、缺勞力,很多農戶創辦的養殖產業收益不高。為此,村供銷合作社創新服務模式,全村養殖產業發展規模迅速擴大、質量穩步提高、效益顯著提升。”位于望江縣涼泉鄉的壬辰占村第一書記朋興明介紹,該社堅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合作共贏”理念,聯合全村8家種養大戶,提供“農機、農技、農資、勞務”四項服務,實行“技術、農資、耕種、銷售”統一管理,提供配套服務,幫助農戶畝均增收500元,每戶平均收入預計達到6萬元。目前已發展稻蝦連作4000多畝,產值6000萬元。
在望江縣鴉灘鎮香茗村,在香茗供銷合作社的努力下,黑木耳產業發展迅速。“去年,我們村黑木耳產業納入供銷合作社統一管理,當年投資50萬元新購進自動化菌棒生產設備1套,并對大棚進行改造修復,同時流轉土地35畝,種植黑木耳20萬棒。縣供銷社還對企業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通過提供‘832平臺’運營服務、積極組織參加各類產銷對接會、建立全縣涉農經營主體臺賬、多方位對接供銷系統內外渠道等方式,不斷為我們的產品開拓銷售渠道。”香茗供銷合作社理事戴家強介紹,去年該村黑木耳產業產值近150余萬元,帶動長期穩定就業崗位22個,增加臨時用工約1200人次,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發放工人工資40余萬元。“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有明顯提升。”(通訊員查淑娟、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