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縣高士鎮:農業工業“兩翼齊飛”
發布日期:2024-10-29 瀏覽次數:1046
近年來,武昌湖畔的望江縣高士鎮以工業制造和特色農業產業作為經濟上行的兩翼,深化“綠潤高士 振興熱土”發展思路,以新型環保建材和紡織服裝為發展方向,加快推動工業集中區持續擴容提質。同時,該鎮堅持以生態武昌湖為依托,大力發展綠色優質稻米、高效蔬菜園藝、水產健康養殖、農業休閑旅游四大主導產業,積極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突出擴容提質,打造企業“雁陣”
10月23日一早,高士鎮新頤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廠房內,機器高速運轉,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各種設備,進行汽車鉸鏈的制作,確保訂單任務按期完成。
今年6月,該公司正式落戶高士鎮新型環保建材產業園區,主要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汽車車身零部件(汽車鉸鏈),其中比亞迪汽車占比80%。“該項目年產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專用鉸鏈約2000萬個,年產值達1億元以上,預計年底升規。”高士鎮黨委副書記王小良介紹說。
同樣落戶高士鎮新型環保建材產業園區的智騰新型環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垃圾運到這里,搖身一變就成為可供城市建設和水利工程使用的免燒磚。“生產同一種免燒磚,我們主要用到兩條生產線。第一條生產線,把清洗后的不可利用的固體廢物制成免燒磚骨干材料。之前產生的廢水,被輸送到淤泥罐后,經過沉淀,清水溢流到清水池,進行循環利用,實現污水零排放。第二條生產線,則是對淤泥的利用,通過壓榨程序使淤泥變成含水率極低的泥餅,泥餅又能制成免燒磚的骨干材料。這些骨干材料經過處理,最后成為免燒磚。”該公司負責人丁勇介紹說,這套看起來很復雜的工藝,簡單來說,就是用環保的方式實現建筑垃圾等固體廢物“變廢為寶”。
近年來,高士鎮以新型環保建材和紡織服裝為發展方向,加快推動工業集中區持續擴容提質,深入實施產業發展倍增行動。該鎮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綠色食品及新型環保建材等主導產業,全力攻堅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康養民宿等新興產業,完成產業綜合體二期、三期等項目建設。該鎮加大新頤機械制造、垚嘉環保等項目升規培育,力爭實現2024年工業產值、工業稅收“雙提升”。
同時,高士鎮以紡織服裝和新型環保建材兩大產業片區為依托,持續開展“雙招雙引”工作,出臺《工業項目招商信息提供人獎勵辦法》,對成功引進工業招商項目的信息提供人員,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全面推進高士鎮工業集中區翻番計劃,招引一批體量大、前景好的項目在高士鎮落戶。該鎮以“雛雁企業升規、強雁企業成長、頭雁企業破零”為發展脈絡,以工業“雁陣”引領帶動制造業規模體量持續攀升、整體質效穩步提升、企業品質加快躍升,為鎮域工業產業發展增添動能。
截至目前,高士鎮兩大工業片區總面積400畝,建成標準廠房7萬平方米,園區內進駐企業近30家,年產值約4億元。
念好特色“產業經”,奏響振興“奮進曲”
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高士鎮不僅重視工業產業,更將發展視角放在農業產業上,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為依托,將“土特產”做成“大文章”。
10月23日,在高士鎮童嶺村小山片,王水苗等水產養殖戶正在查看今年黃鱔的生長情況,為即將到來的黃鱔銷售旺季做好準備。2010年,童嶺村集體將水塘流轉至一處,形成“片區”,在武昌湖邊,一個黃鱔養殖的“小江湖”形成。自此,童嶺村10余名農民踏進黃鱔養殖的“江湖”。
為進一步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高士鎮童嶺村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引路、大戶示范”的形式,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市場優勢有機融合。2022年11月,在童嶺村黨總支的帶領下,望江縣童山水產養殖合作社成立,養鱔網箱4萬余只,擁有養鱔生產基地1000余畝,年投放鱔苗40余萬斤,年產值5千萬元。如今,這片“小江湖”已經連通長三角,成體黃鱔廣銷江、浙、滬等地。
離童嶺村不遠的高士鎮毛安村中草藥種植基地,毛安村“兩委”成員和周邊群眾正在為丹參除草。近年來,毛安村在“成規模、創品牌、提品質、增品種”上做文章,將中草藥種植納入村級“書記項目”。同時,探索將村集體經營的中草藥種植基地就近交由黨支部和屋場進行日常管護,以支部作為單元帶動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村黨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和村集體的帶動能力,培育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為群眾增收“蓄能加碼”。
近年來,高士鎮形成了“一支部一產業”的特色發展新格局,毛安村沿湖西支部領銜種植艾草、黃芩、黃精等中藥材,中堰黨支部領銜種植鐵皮石斛、覆盆子,毛嶺黨支部領銜發展三九菇、茯苓、黃豆等林下經濟,沿湖東黨支部領銜種植高粱、山芋、優質大米。
高士鎮武昌村圍繞農業產業“接二連三進四”,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走出一條產村融合的發展之路。“村集體集中流轉土地,以公開方式發包給大戶發展特色種養業,通過主體示范帶動實現產業發展良性循環。”武昌村黨總支書記張中來說,村內農旺農業合作社發展水稻種植3250畝,社會化服務面積17000余畝,依托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和工廠化育秧等種植技術,重點發展以再生稻米、蝦田香米、稻鴨生態米等為代表的綠色稻米加工產業。農旺農業合作社先后榮獲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國首批生態農場、2021年全國農民合作社500強等稱號。
與此同時,武昌村依托武昌湖等區位優勢,充分挖掘古雷池廉潔文化教育基地、雷池濕地小鎮、武都小院等生態旅游資源,積極培育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的實踐“樣板”,奮力書寫“湖美文章”。
近年來,高士鎮緊緊圍繞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的示范帶頭作用,進一步培育“雞、鴨、鱔、米、苗”五大億元農業主導產業和“苔蘚、石斛、葡萄”三大特色產業,同時,立足產業優勢和發展潛力,重點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群,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王小良介紹,下一步,高士鎮將進一步抓好招商項目的前期簽約、落地開工、履約評估、政策兌現、項目實施等各個環節的跟蹤服務,幫助企業紓解土地、融資、用工、銷售等問題,推動企業升規入統;立足“土”優勢,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用質量優勢帶動產值提升;通過農業功能橫向拓展,催生休閑農業、文旅康養等,打造鄉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助力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來源:安慶日報,汪秀兵、黃佩佩)
- 上一篇:望江:安置房 惠民生
- 下一篇:雷池鎮:秸稈打捆,破解“豐收”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