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1萬人特殊群體保駕護航 望江開展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
發布日期:2024-11-27 瀏覽次數:2861
自今年7月24日望江縣被確定為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地區以來,該縣以統籌救助資源、精準對接需求、增加服務供給、提升兜底質量為重點,推動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轉變,更好滿足困難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救助需求。
11月21日下午,志愿者來到望江縣華陽鎮司閣村王秀春奶奶家,為她測量血壓、剪指甲,陪她聊天并幫她干農活。“有了她們的陪伴,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家里充滿了歡聲笑語。”王秀春說。
王秀春屬于特困對象,今年78歲,膝下無子女,老伴十幾年前因意外去世,一生清貧。望江縣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聘請第三方機構幸福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居家養老服務團隊走進她的生活。服務人員不僅幫助她料理家務、理發、剪指甲、代購,還陪她聊天,讓她感受到家人的溫暖。目前,望江縣像王秀春一樣被救助的特殊群體還有2.1萬人。
服務類社會救助的對象是有相關服務需求的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過渡期內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低收入人口以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提供服務類社會救助。
“服務類社會救助包括四個方面,比如照護服務開展走訪探視、看護照料、康復訓練等;生活服務開展助餐助浴、助行助潔、代購代步等;關愛服務開展心理疏導、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轉介服務則是將低收入人口在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救助需求依程序轉介給其他社會救助管理部門、群團部門、慈善機構等,開展資源鏈接、救助轉介等服務。”望江縣民政局局長程啟樓表示。
望江縣將利用一年時間,在全縣開展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打造“守望相助”服務類社會救助望江品牌,探索建立該縣服務類社會救助清單化制度,構建“動態監測、需求評估、資源匹配、精準服務、監管有力”的服務類社會救助運行機制,健全覆蓋城鄉、多元供給、平臺支撐、運行高效的救助服務網絡,形成資源有效整合、供需精準匹配、流程標準規范、成效可感可及的服務類社會救助格局。
該縣綜合考慮救助對象經濟、健康、教育、居住、就業、監護、社會融入及服務訴求等,明確了14類80項基礎信息采集指標和4大類14小類61項需求評估指標,精準評估低收入人口困難類型、困難程度以及相應的服務需求,截至目前已評估1.7萬人。(通訊員雷琳琳、吳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