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客戶端】望江:多元養老新模式 讓“養老”變“享老”

發布日期:2025-01-21 瀏覽次數:1858

近年來,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為了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夠安享幸福晚年,望江縣通過實施全國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項目,大力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多措并舉,圍繞老年人多樣化需求拓展服務,開展多元化養老服務,助力望江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301.jpg

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優化供給

“舉起雙手、抬腿,一二三四,二二三四……”2024年10月30日下午,望江縣賽口鎮賽口社區壹養老年公寓的活動室內,護理人員正帶著十多位老人及半失能人員,一邊觀看墻上電視大屏里播放的健身操,一邊操練。

家住安慶市城區的方奶奶,本是輕度失能人員,因女兒已出嫁,老公時常上班不在家里,平時家中無人照料。2024年9月中旬,她在家人的勸說陪伴下,來到賽口社區壹養老年公寓進行康養生活。“方奶奶剛開始還不適應這里的生活,現在慢慢地融入這里了,每天生活得都很開心……”機構一名護理人員說。

同樣來自漳湖鎮的85歲聶爹爹,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曾在望江多家養老機構居住過,但都因無法長期照料并進行康復訓練,最后家屬選擇送他來這里。聶爹爹到這里居住一段時間后,經過康復訓練,腦子也清晰了不少,能和人簡短交流了。“在這住得幸福,住得好,住得快樂。吃得好,玩得也好……”聶爹爹說道。

這是望江縣首家示范性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綜合體,前身是中央預算內項目賽口羅山敬老院,2023年7月,賽口鎮引進安徽壹養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政企合作、社會運營、專業管理”的要求,以社會化養老為主導,采用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專業化服務,重點滿足高齡、空巢、失能、認知癥等長者養老照護服務需求,投入資金約800萬元,對其進行改造升級,并開展社會化運營。壹養公司按照安徽省四星級康養院標準設計裝修,設置護理型養老床位140張、醫療床位50張,為高齡、空巢、失能、認知癥等群眾提供康復護理,可提供短期托養、醫療保健等服務。

近年來,望江縣著力在社區發展養老服務設施,目前已累計建成養老機構15家、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點(農村幸福院)97家、城鎮社區食堂(助餐點)23家、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38家、嵌入式養老機構2家,織就了一張“家門口”的三級中心養老服務保障網。

為解決社區居家養老場地不足的難題,望江縣出臺《望江縣養老服務設施配建工作方案》,完善了新建小區配建養老服務用房“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機制,目前已有5個新建小區配建了養老服務用房并移交民政部門,方便后續開展為老服務活動。

302.jpg

構建養老服務圈,實現社區便民養老

如何讓社區居家養老更加便捷?為此,望江縣不斷探索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圈,持續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環境,消除老年人的居家安全隱患,讓老年人的居家環境更適合養老。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在改造標準范圍內針對性地制定“一戶一策”,對居家環境關鍵區域或部位進行適老化、智能化改造,安裝緊急呼叫、活動監測等相關智能化設備。截至目前,累計為全縣61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實施了家庭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更安心、家人更放心。

同時,整合以社區、醫療機構、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等人員的服務隊伍,開展定期巡視關愛探訪服務,打造了以構建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為目標的老年助餐服務,通過“黨建+老年助餐”工作機制,盤活整合閑置資源,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目前正在運營中的老年食堂(助餐點)61個,實施分檔補助政策,對60至69歲、70至79歲、8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餐分別給予2元、3元、4元的就餐補助。物美價廉的助餐服務,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了物美價廉的餐食。同時,開展個性化送餐服務,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代)餐服務。

303.jpg

提供多樣化養老服務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如何不斷滿足全縣老年人個性化、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成為當前首要工作任務之一。望江縣不斷加快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模式和保障機制,印發了《望江縣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指引(試行)》,對已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且經評估為完全失能等級并自愿入住養老機構的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集中照護服務。

探索開展“喘息式”就近安老“微服務”。望江縣依托新建小區配建養老服務用房,引進專業服務機構運營管理,配備各功能室及智慧化產品,提供照料、助餐、上門服務、康復等養老服務,打造小而精的高品質就近安老“微服務”,以滿足社區老年人實際養老服務需求。同時,還依托養老機構為失智老人提供專業照料服務,目前已有13家養老機構設置了護理專區,并配備護理型床位990張,為失能失智老人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照護服務。

下一步,望江縣將結合全國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項目,謀劃更多硬招、實招、好招,積極打造縣級示范公辦養老機構和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探索發展縣域養老服務聯合體建設,積極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培育村級基層老年協會,建立投入少、成本低,因地制宜和適應本土文化的關愛探訪工作機制,從而推動“老有所養”邁向“老有善養”“老有頤養”,讓養老服務可感可及,惠及更多老年人。(來源:安徽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