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科技賦能春耕 育秧工廠跑出"加速度"

發布日期:2025-03-09 瀏覽次數:85

春爭日,夏爭時。眼下又到了水稻播種育秧時節。在望江縣各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智能化育秧工廠里,全自動流水線正開足馬力運轉,一粒粒稻種在科技護航下開啟新生。

37a4291.jpg

37a4292.jpg

在望江縣太慈鎮天翔家庭農場育秧中心生產車間內,全自動精量播種機精準播撒稻種,隨著機器的快速運轉,育秧盤相繼在流水線上完成鋪基質、灑水、播種、覆土等工序。種植大戶汪結彬今年種植再生稻500多畝,為周邊群眾社會化服務育插秧3000畝。“工廠化育秧效率高,質量好,為水稻的及時插秧打好了基礎。”農場負責人汪結彬介紹說,1條全自動育秧流水線,每小時能生產800個盤子,一天能滿足300畝大田育秧需求,是人工育秧的10倍以上。通過恒溫催芽,出苗率高,相比傳統育苗,出苗率提升30%以上。

37a4294.jpg

再生稻是種一季收兩季的水稻品種,工廠化育秧流水線可實現操作自動化、管控智能化、生產規模化,大力節約人工成本。經過72小時暗化催芽,這些"新生兒"被送入智能溫室大棚,開啟為期30天的成長旅程。今年,望江縣太慈鎮計劃種植再生稻兩萬畝以上,農業農村部門持續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抓好水稻育秧關鍵環節,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太慈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農藝師任結余說:“再生稻季節性非常強,時間緊,人工育秧效率比較低,存在一定的風險。現在工廠化育秧,通過精準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生長環境比較穩定,能夠培育健壯整齊的秧苗,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按時開展機插,為糧食豐產打好基礎。”

37a4293.jpg

今年,望江縣再生稻種植面積9.3萬畝以上。從"會"種田到"慧"種田,科技賦能的春耕圖景正在沃野鋪展。隨著更多智能裝備扎根田間,傳統農業煥發出嶄新活力,為糧食安全筑牢堅實根基。(全媒體記者金鋒、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