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望江:應對“倒春寒” 稻種泡“溫泉”

發布日期:2025-03-11 瀏覽次數:159

在望江縣太慈鎮白蓮洲村一家庭農場內,一場科學催芽育秧工作正在有序進行。而溫室外,寒風陣陣略刺骨,溫度僅5℃。

105.jpg

2025年3月以來,寒潮“出動”,氣溫一直處于低位運行。其中,3月2日8時29分,安慶市氣象臺發布寒潮黃色預警信號,安慶市遭遇“倒春寒”天氣。

“倒春寒”天氣又逢再生稻催芽時節,為保障稻種順利度過寒潮,在望江縣太慈鎮,從催芽到育秧,全鏈條科技增益,提高了水稻秧苗素質和成苗率。

106.jpg

農場的一間廠房內,一邊堆放著育秧基質,一邊是正在作業的全自動恒溫催芽桶,農場負責人汪結彬將稻種放進催芽桶的培養盤中,恒溫水通過水管噴頭為種子淋水,水又回到下桶中,通過加熱管加熱,再次循環使用。

據介紹,恒溫催芽桶內部設有溫度傳感器和加熱裝置,能夠實時監測并調節內部溫度,確保種子處于最適宜的發芽溫度范圍內。桶內還設有濕度調節和通風裝置,為催芽提供適宜的濕度和充足的氧氣。

“相較于傳統的催芽方法,恒溫催芽成功率得到提高,幼芽質量也得以提升。”汪結彬說,以前催芽需要2至3天才能完成,現在一天就可以完成。

催芽完成后,便輪到育秧播種機“登場”。先將育秧盤安裝進機器,再添加育秧底層基質,并進行澆水,然后把前一天完成催芽的稻種撒在基質上,最后再蓋上一層基質,便可出盤進入溫室。進入溫室后,通過智能溫控系統精確控制溫度,育秧成功率得到提升。

汪結彬表示,以前,純人力完成整套流程,速度非常慢,且因村民熟練度不同,具有不確定性。現在,一套機器1小時可完成一千盤。

107.jpg

2024年,該農場建成育秧溫室,補充完善從催芽到栽種的全流程。2025年,全流程服務吸引了更多周邊農戶選擇機械化育秧。“我們的訂單以太慈鎮及周邊鄉鎮為主,一畝地的稻種需要30盤進行育秧,目前我們已經接到3000畝再生稻的育秧訂單,到清明節前后,催芽、育秧將達到高峰期,預計2025年總共能收到8000畝訂單。”汪結彬說。

集中育秧是做好早稻生產的關鍵環節之一。太慈鎮通過集中育秧規避“倒春寒”影響,提高水稻秧苗素質和成苗率,為早稻高產穩產打好基礎。目前,太慈鎮共有8家標準化育秧工廠,服務周邊農戶和種糧大戶,育秧能力達6萬余畝。(通訊員管煒、朱長鵬、龍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