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縣人大:讓物價不再“飛”

發布日期:2011-08-22 瀏覽次數:1037

 “肉價一路攀升,菜價漲起來沒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這些新詞頻現網絡報端,投機炒作、惡意囤積、串通漲價、哄抬價格,這些不法行為無不觸動著民生那根脆弱敏感的神經,群眾的“幸福指數”大打折扣, “盡快把價格降下來”,管好人民的“菜籃子”成為代表們呼聲最高的話題。

 

 

年初以來,望江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關注本地物價走勢及物價監管工作。7月上旬,望江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就《價格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代表們聽取了物價、工商等11家單位的匯報,并親赴農貿市場、各大商場,調查了解商品價格情況,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物價上漲壓力不容樂觀

  檢查組調查顯示,由于受成本推動、惡劣氣候、輸入通脹等因素影響,望江縣豬肉價格大幅上漲,每斤達15~17元,創歷史高位,魚價漲幅也較為明顯,漲幅達25%,此外,芹菜、白菜、青菜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0%67%169%,民生商品價格總體呈明顯上漲態勢。“通脹猛于虎”,穩定物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關乎百姓日常生活,更成為望江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制定政策的“風向標”。民之困,國之憂,代表們決意打一場應對物價上漲的“阻擊戰”。

  多管齊下打出政策“組合拳”

  為尋求物價偏高的直接原因,720日,望江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深入雷池農貿市場實地察看,走訪固定攤位323個,臨時攤位148個,室內攤位年租金2000元,地攤位收費0.5元。形成了《雷池農貿市場調查報告》,認為農貿市場設施老化,道路破損,臟、亂、差現象嚴重,原有的市場容積率已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市場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低,商品流通不暢和農產品儲藏、加工、運輸等設施嚴重不足,造成了目前供求關系緊張,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物價上漲。

  812日,望江縣人大常委會舉行第38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該縣政府《關于貫徹執行〈價格法〉情況的報告》和縣人大調研組《關于〈價格法〉貫徹執行情況的調研報告》。委員們在審議中指出:“物價上漲的原因是多元的,采取措施也應多管齊下。”一要提升市場檔次,改善交易環境。建設一批多功能、高檔次、專業化、輻射面廣的大型現代化農貿市場。二要積極推進價格法制建設進程。嚴格按照《價格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集體定價、成本監審、價格聽證、收費公示等制度,著力推進涉紀財物價格鑒定及稅基認定工作。三要健全市場價格監測、預警和應急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價格監測體系。密切關注糧、油等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化,加強實時監測,對可能引起市場異動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作出預警,有效防止可能發生的價格異動。四要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從嚴控制政府性提價,特別是本地供水、燃氣等公共服務價格。五要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加強市場巡查,嚴厲打擊串通漲價、捏造和散布漲價信息、哄抬物價、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全力以赴穩物價

  縣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引起了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縣政府迅速開展了收費清理工作。先后取消了運輸附加費、工程質量監督費等1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降低了3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35項經營服務性收費標準,查處違規收費12.6萬元,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2000萬元。縣政府對縣直32個單位的行政收費項目進行了檢查和清理,重新編制了收費目錄和標準,對開發區企業實行“零收費”,嚴格執行惠農價格政策,全天候值守12358舉報電話,重點檢查了土地、質監等126個單位,查處違紀金額3000萬元,退還群眾400萬元,有效地規范了行政審批收費行為。

  望江縣政府積極穩妥地推進價格改革,開展價格成本監審,理順價格關系。縣政府先后實施了水價改革、環保收費改革、醫藥衛生價格改革、教育收費管理改革;出臺了《望江縣商品住房明碼標價規定》、《望江縣物業服務收費管理實施細則》,強化房地產價格和涉房收費監管;健全了油、運價格聯運機制,改進了公路客運價格管理。

  在代表的建議和督促下,望江縣政府大力推進東部新區蓮花菜市場、張家壩菜市場建設,著力打造高檔、專業的大型現代化農貿市場。

  望江縣被列為國家、省定點價格監測縣之一。3年來,共設立價格監測點12個,上報國家監測數據7812條、省監測數據5838條,編印《望江價格動態》45期,啟動應急機制3次,并在望江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開辟專欄,進行價格法律法規宣傳。通過政府及物價部門的努力,政策效果已逐步顯現,商品價格穩中有降,棉花、農資價格呈現持續下降態勢。(王希明 侯詩新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