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 4萬畝再生稻頭季喜獲豐收
發布日期:2022-08-17 瀏覽次數:784
夏末秋初,望江縣四萬畝再生稻迎來成熟期。望江縣組織種植大戶積極開展機收,確保顆粒歸倉。
在望江縣農旺農業合作社再生稻種植基地,合作社正組織大型機械進行機收。今年58歲的徐結樓在家務過農、外出打過工。2008年,他回鄉創業,與3名村民共同出資注冊成立望江縣農旺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武昌圩內耕地2600余畝。望著豐收的稻田,徐結樓高興地告訴記者:“我今年種了1000多畝再生稻,通過這幾年的種植,平均畝產達到1420斤,再生稻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我明年準備擴大種植規模,要多種糧、種好糧,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為助推鄉村振興,2022年,安徽省農技推廣總站在合作社安排了12個再生稻品種比較試驗,從播種、機插到收割,歷時五個月。在收割現場,望江縣種植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忙著對再生稻進行測產。
望江縣種植業技術推廣中心糧油站負責人張琦介紹說:“今天收割的產量最高的是1520斤每畝,最低的是1330斤每畝,各個品種的特性表現得比較明顯,為我們篩選明年再生稻的品種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再生稻是“種一季可收兩季”的水稻,每畝可節約成本500多元。今年望江縣再生稻面積有4萬多畝,比去年增加了將近兩萬畝,相對于傳統的單季稻或雙季稻,今年的再生稻整體生長平衡,株高穗形均勻,結實率高,沒有明顯病蟲危害,為再生稻再生季的增產增收打下扎實基礎。
“今年他這個再生稻試驗示范做得比較好,我們通過測產平均單產1420斤水稻,干稻大概1130斤左右,目前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通過今年和去年兩年的再生稻試驗示范來看,再生稻在望江縣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我們大戶的種植產量都比較高,效益比較好,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再生稻的示范推廣。”望江縣種植業技術推廣中心糧油首席專家陶友武說。(全媒體記者王翔、 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