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科普】水質方面有關問題科普

發布日期:2022-11-15 瀏覽次數:3779

1、有些水煮沸后馬上會產生白色懸浮物或底部有白色沉淀,會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答:出現這種情況地下水、礦泉水相對多一些,以地表水為水源的自來水有時也會出現。白色沉淀或白色懸浮物是水中碳酸氫鈣、碳酸氫鎂(俗稱暫時硬度)受熱變成碳酸鈣沉淀物或碳酸鎂/氫氧化鎂懸浮物,此類物質無害,但在感官上會讓人有些擔心,棄去即可。只要總硬度檢驗結果不過高,對水質就沒有影響,不妨礙人體健康。

2、有時自來水從水龍頭流出后,看起來像牛奶般白濁,但放置一會又變回清澈透明,為什么?

答:這是因為在加壓輸水或管道施工維修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空氣進入輸配水管道溶于水中,開啟水龍頭后,由于壓力變化,自來水中夾帶的空氣釋放出大量細密的氣泡,感官上看起來像牛奶般白濁,這是一種物理現象,對水質沒有影響。放置一會兒,氣泡自然消失,水體即變回清澈透明。此種現象持續時間與進入管道的空氣量有關,有時長些,有時短些,但對水質都沒有影響。若氣泡揮發后,自來水不清澈,帶有一點渾濁,可能是維修施工或管道方面的短時間遺留影響,此時需請維修或施工單位上門沖洗管道。

3、有的用戶家中裝有蓄水池或濾水器,時間一長,在池底或濾芯內會附著一些垢狀沉淀物,為什么?

答:自來水經工藝處理達標后,沒有必要再進行深加工(特殊要求的除外)。自來水不等同于純凈水,在自來水中會有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溶于水的微粒(包括鈣鎂之類的礦物質等),含量符合飲用水國標要求,雖然這些微粒對人體無害,但它們在一定的環境條件或濾膜的截留作用下,會慢慢沉淀并累積在蓄水池池底或濾水器濾芯內,形成水垢,時間一長就會被用戶發現。此時,宜請用戶清洗蓄水池、濾水器濾芯或更換濾芯。

4、有用戶反映自來水有一股漂白粉氣味,對人體有影響嗎?

答:為確保水質安全衛生,自來水必須經過消毒滅菌處理。目前在我國,氯氣及游離氯制劑消毒仍是主要的飲用水消毒方式,消毒后水體中剩下的余氯可起到抑制微生物滋生的作用,有時也會產生類似漂白粉的氣味,這是正常的消毒劑氣味,不是異臭、異味,只要加氯量及副產物控制合適,在國標允許范圍內,對人體就無害。由于季節、原水水質等因素的影響,制水廠一般會根據國標要求,視不同的情況適當調節加氯量,再加上不同區域自來水中余氯量不盡相同、人的嗅覺靈敏性也有所不同,故而有的用戶會反映這種情況,有的不會。若用戶反映開水有異常氣味(不同于消毒劑氣味),多數是由于燒水或盛水容器影響,可應用戶要求上門查看,仔細解釋并妥善處理。

5、家中水族箱有時用自來水換水時,所養的魚類無法適應,為什么?

答:這是因為自來水經過消毒處理,含有余氯,不同區域的余氯量也不盡相同,而某些魚類對余氯比較敏感,就顯得無法適應。可以采用活性炭過濾、添加適量硫代硫酸鈉或放置一段時間,去除余氯。

6、自來水中有臭雞蛋氣味是何原因?

答:這種情況極少出現,主要在用水量很小或長期不用水的地點、管網末端以及老式二次供水用戶處可能出現。這些地方的自來水流動性差,管網內消毒劑余量低,水中溶解氧少,管道處于厭氧環境使得厭氧微生物大量滋生,導致微生物含量較高,其中就有一定量的硫酸鹽還原菌,該物質能將水中硫酸鹽還原成硫化物,生成硫化氫,從而出現臭雞蛋氣味,有時還伴隨著水體顏色發暗。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拆下水表判斷問題出在內管還是外管,并對有問題的一段水管進行消毒沖洗,消除影響水質的不利因素。其次,物業管理單位要督促業主加大用水頻率,以增強自來水的流動性,保持水的活性不大幅下降。

7、用戶放自來水卻放出藍水是怎么回事?

答:這種情況極少出現,主要由于用戶自己或共用管道上的鄰近用戶往老式衛生潔具儲水箱里(與下水完全隔斷)投放除臭劑造成,該類物質一般是易溶解的藍色固體或藍色液體,當局部停水或供水壓力發生較大變化時,管道內有時會形成負壓,導致儲水箱內自來水回流,通水后帶顏色的水進入鄰近公共供水管道,從而放出藍色自來水。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用戶也不必過分驚慌,因為市場上銷售的正規除臭劑無毒害,主要會影響水的感官性狀及口味,對水質沒有深度影響,將自來水多放一會,待藍色完全消退,自來水呈清澈透明、無嗅無味狀態時即可飲用。建議解決措施:一是停水時,提醒共用管線的用戶不要在此期間向衛生潔具儲水箱內放除臭劑;二是進一步完善內部管道設計或用水器具功能,用戶可在衛生潔具儲水箱的內部進水管處安裝逆止閥,防止壓力變化時發生回流。

8、有時用戶家自來水會間斷性地放出紅銹水(黑水)或者清晨剛放水時會發黃,是何原因?

答:主要是由于鑄鐵供水管道使用時間過長,管道內壁銹損嚴重、結垢較多,一旦供水壓力變化較大或附近有施工,結垢隨水流沖出,就會出現紅銹水(鐵超標)或黑水(錳超標)現象。這種現象與管道維修時產生的渾水現象有一定區別,渾水主要是泥土、細砂類雜質引起,多放一段時間就會變好;而紅銹水或黑水,對于老管道而言,雖然在維修施工時較多出現,但有時即使沒有維修,只要供水壓力波動較大,也會間斷性地出現。清晨剛放水時會發黃,多數也是由于內部鑄鐵管道或水龍頭老化所致。夜間不用水時,自來水在老化的鑄鐵管道內積存形成黃銹水,第二天剛打開水龍頭,水會發黃,一般只要多放一會即可(必要時需更換老化的鑄鐵管道或水龍頭);如果放了很長時間水仍發黃,則需經化驗進一步查找原因。

9、因客觀條件限制,有些用戶仍在使用老式水塔或水池進行二次供水,應注意那些用水衛生?

答:①不得將抽水泵直接連到公共供水管道抽水,因為這樣不但會影響附近居民用水,且易造成錯接,致使外界污水流入自來水管而污染公共用水。應改成間接抽水,即先讓自來水流入蓄水池,再以泵抽水。②地下式水池易遭污染,應改為地上式,并加蓋密封,以防老鼠、 蟑螂、小動物或爬蟲類掉落水池死亡腐敗而嚴重影響用水衛生。屋頂水塔(或水箱)也應加蓋以避免類似污染。③水塔或水池的通氣孔應加裝紗網以避免蚊蟲等飛入繁殖幼蟲,寄生在水塔或水池中。例如,有的二次供水出現“紅蟲”(塞氏搖蚊的幼蟲)現象,就是這樣造成的,所以要特別注意加強管理、防護。④督促物業管理單位定期清洗水塔或水池,避免高溫季節陽光照射滋生藻類,以致產生不好的氣味。

10、有用戶反映自來水龍頭放出綠色青苔狀物質,是何原因?

答:產生這種現象,多半由于用戶內部水管被污染,具體情況有待現場查看后確定。有些用戶水表以內使用的塑料管阻氧阻光性能較差,安裝設計又不合理,未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直接暴露在戶外,長期受陽光、高溫等影響,易滋生青苔等藻類物質并粘附在塑料管內壁,一旦附近有施工或供水壓力有變化,青苔會從管壁脫落隨自來水流出。建議更換被污染的內部管道,并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11、有的井水看著較清,也無異味,但放入茶葉后,漸漸變成紫色且顏色越來越深,尤其是燒開后放入茶葉顯得更加明顯,是何原因?

答:這是因為有的井水中鐵錳離子含量較高,一般情況下肉眼難分辨,一旦加入茶葉,會和茶葉中鞣酸(也稱單寧酸)反應生成紫黑色絡合物,溫度越高反應越明顯。這種鐵、錳離子含量超標的水若長期飲用,會對人體胃、腸等消化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12、自來水“紅蟲”現象釋疑。

有用戶反映自來水中出現紅蟲,這類紅蟲基本屬于搖蚊的幼蟲或紅線蟲(水蚯蚓)。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我公司生產供應的自來水經過嚴格的工藝處理和檢驗,水質優良,自來水本身和城市供水管網中不會存在紅蟲。用戶放自來水出現紅蟲,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可能造成:①老式二次供水設施(如屋頂水箱、蓄水池等)管理不善,長期不清洗消毒,衛生狀況差,這種情況下尤其在溫度較高季節,水箱、蓄水池內容易滋生搖蚊幼蟲或紅線蟲。共用該二次供水設施的用戶家中都有可能出現,也不會集中于一個水龍頭。②水管、水池周圍環境衛生條件差或堆積有雜物,在溫度較高季節,下水管溝等處更易滋生紅線蟲,沿著池壁和水管爬進用戶自來水龍頭的出口處;或者是搖蚊在水龍頭出口處產卵孵化幼蟲。用戶打開水龍頭,將它們沖出,造成從水管中流出的假象,從而產生自來水中有紅蟲的誤解。③家庭太陽能熱水器長期閑置不用,管路存水會形成“死水”,若遇不可預見的外界環境等因素影響,在熱水器的冷水管段或冷水區也有可能滋生紅蟲(該現象極少見,在本地區尚未遇見,但網絡上曾有報道稱在其它地方出現過)。解決措施:①若是老式二次供水設施存在衛生問題,目前不屬于供水企業直接管理,用戶可向物業管理單位或房屋產權單位申請進行定期清洗消毒,以消除或預防這種現象發生。②注意用水環境的干凈衛生,定期清潔水龍頭,保持水管和水龍頭周圍環境的潔凈,不給搖蚊生存產卵的空間;保持自來水水池清潔,拖把、抹布等要擰干,夜間盡量不要把潮濕的物品放在水池旁,必要時可用塞子將水池下水口塞住,以防紅線蟲爬入;同時,還可以定期用84消毒液對家中水槽、下水管等長期潮濕陰暗的地方進行消毒,防止紅線蟲滋生爬出。③太陽能熱水器長期不用時,應定期換水或將水排空,重新使用時應注意消毒、清洗。

——有關說明

1、水的硬度是鈣、鎂離子帶來的,鈣、鎂都是人體所需元素。鈣除了是骨骼發育的基本元素、直接影響身高外,還在體內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維護機體健康,保證生長發育順利進行;鎂是一種參與生物體正常生命活動及新陳代謝過程必不可少的元素,影響細胞的多種生物功能。

2、暫時硬度又稱碳酸鹽硬度,即水中鈣鎂離子與碳酸氫根及少量碳酸根結合形成的硬度,可通過煮沸的方式去除,一旦將水加熱煮沸,碳酸氫鹽會分解產生碳酸鈣之類的白色沉淀或懸浮物;永久硬度也稱非碳酸鹽硬度,即水中鈣鎂離子與氯離子、硫酸根、硝酸根等結合形成的硬度,不能通過煮沸的方式去除。自來水中總硬度(含暫時硬度)基本上都是水源帶來的,除非水源本身總硬度就低,否則以目前通用的給水處理工藝包括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均不能有效去除總硬度。去除總硬度的有效方法是膜過濾,但這是向制取純凈水的方向發展了,與自來水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3、根據有關參考資料,水源中碳酸氫鹽的來源途徑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的連通混入、空氣中侵蝕性二氧化碳的作用、食品加工小蘇打的排放(碳酸氫鹽不是污染控制指標)等。長江安慶段水源水的暫時硬度,目前從檢測情況看,基本在0~40mg/L(以碳酸鈣計)之間,不同的時期有一些變化,導致自來水中暫時硬度也隨之變化(飲用水國標對暫時硬度未作要求,只規定了總硬度限值)。只要有一定量的暫時硬度存在,將水燒開,當時就會出現有白色沉淀或懸浮物的現象,對水的感官有些影響,但不影響水質安全和人體健康。


安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